求知 文章 文库 Lib 视频 iPerson 课程 认证 咨询 工具 讲座 Modeler   Code  
会员   
 
  
 
 
     
   
分享到
多信创始人胡泊:将二维码包装成产品 让物体开口说话
 
作者 张勇 火龙果软件 发布于:2014-04-03
 

“云存储公司大多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基本都是在伤害用户体验和烧钱之间做博弈,一方面用户不愿意为网盘付费,另一方面存储公司为了维持运营,就不断加广告伤害用户体验。但是将互联网产品包装成实体产品后,其实相当于销售的是硬件,用户付费习惯就会好很多。”

“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将二维码包装成产品,并带到零售市场”,当多信联合创始人胡泊谈及多信便签时,他是如此评价自己的产品。

胡泊是谁?

记者在某电商网站上浏览促销物品时,突然发现款产品——“多信语音便签”,页面上的红字介绍到:这是首款可存声音视频的纸上U盘。“首款”、“纸上U盘”当看到这些字眼时,注意力瞬间就被吸引过去,在百度上查阅资料后,决定找他们创始人聊聊。

当通过QQ联系上胡泊后,他在自我介绍中称,西安人,在北京读的本科、广州读的硕士。虽然已经在深圳创业,但他和另外位创始人都还处于休学状态。休学创业是很大的麻烦,学校已经不是象牙塔,“老板”也很反对他们这么做,因此休学出来创业需要很大决心。

作为多信联合创始人,胡泊一开始主要负责研发工作,而现在则主要负责产品方面,不过也包括研发和设计的部分工作,比如Android客户端的维护、设计和新产品的规划等。

多信是怎么来的?

多信是款二维码云存储产品,存储方可以通过客户端向不干胶二维码实物中添加视频、图片文字等多媒体信息,接收方想要读取便签纸存储的信息,只需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即可。

那这款产品是怎么来的?据胡泊介绍称,这个项目最早起源于他和合伙人一起聊天时的想法,当时他们还处于研究生阶段,感觉总是做了一些所谓的科研工作,特别想做一款产品,或者说是一款经过包装的商品。

胡泊和另外位创始人都是学物联网的,前者是物联网软件,后者是物联网硬件。他们在一起头脑风暴,想了很多项目,包括硬件和软件,最终决定从投入比较小的软件切入。由于最初的出发点是云计算+物体ID,因此他们决定采用二维码+智能手机+云存储的形式来做这个项目。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现有的物联网系统成本太高,和老百姓关系太小,所以他们就在想有哪些低成本的方式可以让物体联网,因为自己一直在做客户端开发,就很自然想到借助手机实现物体联网,通过手机识读物体。另一方面成本最低的方式估计就是手机摄像头+二维码,所以项目的形式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至于为什么取名“多信”,主要是他们有这么一个愿景:让物体开口说话,其次他们的目标也是给物体附着更多的信息,于是“多信”这个名字也就这么确定了。

决定创业

决定创业有没有考虑很久?胡泊答到,由于一开始创业的时候目标就很明确,所以下决定基本没有花太多时间。跟家里人讲了讲自己想法,父母没有多问,只是问了问今后的打算。

研二期间基本上很闲,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创业中。项目是从2012年11月开始规划,12月份开始动工,做了差不多有一年多的时间。

用另外一种方式做云储存

多信团队

大多数人看到多信,或许第一反应是:这是家做云存储的公司,只不过他们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做云存储。胡泊坦白到,多信本质上的确是个云存储,多信的不干胶二维码就相当于是一个索引,一把钥匙。用户通过多信的软件来完成鉴权和数据采集上传,然后通过分发这个不干胶二维码,实现了数据的分享,其他用户使用二维码扫码软件扫描就能看到这个用户上传的数据。

另外多信在使用二维码的方式上也进行了颠倒,以往大家使用二维码,都是拿着内容去制作网站,然后生成二维码分发。多信不一样,先将二维码做成实体产品,用户先购买多信的不干胶二维码贴纸,通过APP将内容上传到二维码对应的地址,之后分发这个二维码。这种方式也使得普通用户使用二维码存储的门槛更低了,胡泊调侃称,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将二维码包装成产品并带到了零售市场。

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方式做产品?胡泊吐槽到,这就是国情:用户愿意为实体产品付费,却不愿意花0.99刀买一款软件。同样,用户愿意为多信这种实体产品付费,而不愿意花钱去买一个容量是多信1000倍左右的云盘。

就此他还进一步谈到,做云存储的人很多,但很多人都是在烧钱,一方面用户不愿意为网盘付费,另一方面存储公司为了维持运营,就不断加广告伤害用户体验,很多公司都是在伤害用户体验和烧钱之间做博弈。多信则是把云存储包装成实体产品,让消费者觉得他们买的是实体物品,用户付费习惯就好很多。

互联网产品硬件化遇到的问题

使用这种方式做产品,是多信的优势也是劣势,由于是实体产品,就牵扯到了很多实物产品遇到的问题:渠道建设、分销商和经销商的管理、实物质量控制等。

渠道维护是最麻烦的事情,找到合适的代理和分销,拓展自己的渠道快速圈地显得尤为重要,再加上这个项目受众又比较小所以找到合适的大渠道就更难。

此外在云存储的载体上也尝试过许多物体,比如钥匙链、信封、卡片等不同形式,后来确定载体标准:可附着、应用广、易理解。最终使用不干胶便签的形式,一方面是可以粘贴在物体上,另一方面便签大部分人都用过,可以在上面写文字,主要作用是记录,这和多信目标一样。

互联网产品硬件化遇到的困难还有大批量二维码生成,由于每张二维码都不同,不能大批量印刷。后来自己开发了一个小软件,用来批量生产排版好的二维码PDF文档,将文档交付供应商生产就行,值得一提的是自己做的二维码批量生产工具每小时可以生成60万张二维码。

技术上,现有的云计算平台支撑了“多信”

谈到技术时胡泊称,多信在技术上实现没有太大难度,这要感谢现在的云计算平台,他们只需要做技术封装就行,整体的构架是端+云的方式。云端所有基础服务都是采用第三方云服务,例如七牛的云存储、阿里云ECS弹性云服务器、阿里云RDS云数据库和阿里云SLB负载均衡。采用第三方服务的好处就是运维成本比较低,安全稳定,而且可以支持平滑过渡。

在产品上,他们没有限制每张二维码的对应空间容量,而是限制了内容个数。比如每张便签可以存储250个文字、6张图片,120秒音频,或20秒视频(语音和视频是二选一)。之所以不限制二维码容量突出内容个数,主要原因是多信的产品容量不是竞争力,因为免费的云盘初始空间都有100G了,对于创业的人来说,不能拼这一块。

内容个数具体是多少,则是通过数据分析决定的,因为他们发现大部分用户上传的图片都在1到2张,超过3张的都很少,音频一般都是30秒以下,视频大部分15秒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多信最早版本只有140个字、6张照片、60秒语音和15秒视频。后来为什么又增容了?胡泊这么解释到:用户都是贪婪的,希望限制更少、更自由,即使用不了这么多,但是也要承诺更多。他们从来不考虑体验,例如iPhone拍摄一段20秒视频可以达到2到3M,在中国移动2G网络环境下,缓冲都需要好几十秒,这简直就是灾难。用户只关心产品参数,就像小米,性能参数都很漂亮,但是实际使用却没有iPhone流畅。

除了销售便签外,多信还提供增值服务

多信的目标客户是年轻人群体,普遍接受度挺高,不过可能产品本身还是比较新奇,目前多信在市面上的销量一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推广。

除了销售多信便签外,多信还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同时还有OEM服务,针对大客户进行定制开发,例如礼品行业、婚庆行业,为他们的服务和产品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方案。

谈及未来,胡泊表示,公司主要还会继续利用二维码解决某些领域问题,比如做名片等,进一步细分多信市场。

创业痛苦,但收获也多

从2012年11月开始创业,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回顾这段经历,胡泊称,感触特别多。创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能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初衷是好的,过程是痛苦的。这主要是因为有时候你觉得很美的东西,其实都是自己脑海中想象的。尤其是在产品上,技术出身的团队在做产品时很容易往技术细节去想,太钻牛角尖。做出来的东西只是自己觉得很牛叉,但用户不领情,所以一个改变是:现在基本都是从市场和商业模式的角度去思考产品。

比如,一开始“多信”刚出来的时候叫“多信二维码贴纸”,“二维码贴纸”很多人都不理解,二维码是什么?更不用说二维码贴纸,这超出了用户想象空间,因此用户很难接受,根本没时间去听解释。最后改成了“多信便签”,便签本身就有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因此将多信和便签进行类比,理解就好很多。

另外一个比较深得感触是:互联网行业,看上去很高大上,说白了属于第三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从业者,他们一切以用户为准,用户不仅仅是上帝,更多时候是衣食父母。用户用你的产品一定要用的爽,稍微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立马走人。因此,互联网开发要小步快跑,步步为营。

总之,从技术做成产品,产品包装成商品,每一步都是很难的事情,而研发到团队建设、到产品推广和渠道管理,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挑战。之前在这方面没有经验,所以只能一直学习,不过在实战中收获蛮多。

胡泊最后坦言,哪里不足就追赶,一直在快乐学习,或许这就是创业的乐趣。


 
分享到
 
 


正视研发管理才是高水平竞争
需求是如何变成产品原型的
产品经理能力模型解说—把控
产品经理的正确定位
谁是合格的产品经理?
产品管理与产品营销的区别
更多...   


统一过程及应用
敏捷过程实践
基于XP/RUP的迭代开发
软件开发过程指南
SCRUM过程实践
敏捷测试-简单而可行


某博彩企业 产品经理与产品管理
北京 研发团队与工作管理
广东金赋信息 敏捷开发过程与项目管理
某支付平台 软件配置管理与发布管理
富士 软件外包项目管理与进度管理
塞孚耐 基于Scrum的敏捷开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