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的ERP软件厂商老总,曾经在一次面对媒体的发布会上由衷地发出过这样的感叹:“软件定制,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对用户和厂商来说都是各有利弊。”正是这段话,引起了我们深究的兴趣,因为我们相信,无论是软件开发商还是用户,都曾经经受过漫长的定制化软件实施和升级的折磨——
起源
探究起来,还真不好说到底是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因为软件厂商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往往需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更为深入的加工和二次开发;同样,用户也往往因为有了这样或那样不同的需求,而要求软件厂商为自己“量身定做”仅仅适合自己的软件产品,这就最终导致了大型软件由套装走向定制的发展趋势。
定制对于软件开发来说,不能用简单的“好”与“不好”来衡量。从用户(也就是软件定制的接受方)的角度来分析,软件(或软件模快)定制的根本原因在于:每个公司的操作流程不统一,很难找到一种适合各个企业的软件。而对于软件开发方来说,定制则是一把非常锋利的镰刀——很少有企业能经受住“在所用的软件中完全体现自己特色(例如加上企业logo等)”的诱惑。
且不来讨论两种需求究竟谁先谁后,因为毕竟结果已经水落石出:定制似乎已成定局。而双方也都接受了这种现在非常流行的定制化开发方法。但是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软件定制对两者各有利弊,我们所要分析的,正是定制开发软件对双方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两种定制
目前比较流行的软件定制(尤其是ERP软件定制),可以分为“原型改造”和“积木式零件选择”两种。在笔者拜访著名的ERP软件厂商SSA GT的时候,其长期战斗在ERP实施第一线的应用顾问王立刚先生解释了这两种不同的定制。
前者,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尤其是特殊用户的特殊需求)来改变自身软件产品的原型;后者,指的则是首先制造各种各样的模块,然后根据想要搭建的最终效果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积木”。
无论厂商和用户选择哪种软件定制方式,必须注意的内容都包括:在定制开发的过程中,保证每个部分都能够提供良好的接口,以便维持与现有的软件模块和即将开发的软件模块实现完美的结合,同时,还要在可稳定性、扩展性、重用性、移植性等方面有非常好的性能。
对于前者,优势是能够非常严密地实现用户的需求,就好像把水倒进形状不规则的容器。而后者的优势则是简单易行,双方都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
但正如题目所指出的,无论采用那种定制,都是利弊兼有。“原形改造”式的定制会造成破坏系统原有结构的后果,“积木式零件选择”则往往不能百分之百地满足用户的所有要求。
同样地,两者的弊端也能归纳如下:
1.前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计和实施的周期比较长,往往需要开发人员和实施人员长期合作,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才能完成。因为改变了原有软件产品的完整结构(这种改变往往是由用户的需要临时增删的),新的内容加上去之后难以避免兼容性的破坏。
2.后者的文题则表现在不能完全按照企业要求的特殊方式处理某些特殊的环节,这点在中国的企业中尤为突出。因为国内许多企业由于管理方式的长期不规范,形成了许多不规范的生产流程。
两种声音
1.势在必行
“定制软件”在国外是为大中小公司所广泛采用的一种软件开发形式,在我国,由于经济环境和传统管理方式的不同,定制软件还是一种新生事物。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已经有很多企业意识到了使用专用软件可以大大提高资金使用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电子商务接轨。定制软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针对性强、使用方便、服务周到、科学管理……可以看出,定制软件为企业信息化、管理高效化提供了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案。
2.尚需谨慎
急于搞复杂的定制化,厂家升级产品时会遇到麻烦。因为软件的价值在于厂家不断地为它的产品投入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如果用户改变商业应用软件,进行了繁复的定制化工作,升级版安装时会更困难。
有些公司笼统地假设商业应用软件本身没法用,其实这些软件产品通常可提供中小企业所需的许多功能和特性。中小企业用户更是用不着搞定制化,遵循规则即可,不必再往里填钱。中小企业希望简单易用,实施迅速。这证明对于中小企业用户,采用ASP模式对它们更为有利。
解决
其实解决方法不是没有,因为软件定制本身(这里所指的“本身”是单纯对于软件定制而言,不包括对传统企业某些管理方法和环节的迁就)绝对没有什么害处。
1.四层结构
软件商为企业提供大型软件后,往往要反复修改,到最后面目全非。这是让软件商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如何解决?
速达软件公司就坚持了“ERP不是软件”的说法。他们认为:在原则上用户提出来的意见只要需要的、合理的就应该去满足。改变企业的思维模式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能够帮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提升经营效率,便已经是很大的智慧传递了。
在速达看来,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和对渠道的教导作用,而非对软件二次开发的承诺和对企业需求的一味姑息,因为它明白:中国现在的企业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小企业需要解决的共性东西太多了。
2.百分之八十
与之相似,SSA GT公司同样采用了相同的观点。该公司在定制软件的时候更多地倾向于两种定制中的后者。
他们的技术咨询人员层级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行业中某个企业过分地追求个性化是否真的有利于它水平的提高?”这样一个问题。
在实施ERP的过程中,他们一般坚持自己的产品只针对解决用户百分之八十的核心业务。其他的不必要模块一般不会选择通过ERP软件来解决,因为在增加非核心业务之后,往往会形成一种“仅仅是将原来手工化的工作计算机化了的局面”。所以他们坚持在用户实施ERP之前就说服其认同这种观念。
事实证明,能够接受这种概念的用户,在实施了“百分之八十”方式的ERP软件之后,核心业务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一种结论
总之,“不能够将用户所有的意见都用软件定制来解决”就是本文最终想要得出的结论之一。
因为一个企业绝对不可能在实施了连图书资料库甚至电梯和洗手间都被纳入了企业信息化而被打包进入“ERP整体解决方案”之后,对核心业务有所提升。加入的模块越多,效果往往越差,而所花费的金钱、人力资源也往往越甚,同时,软件的提供者也就更加陷入了不停地进行二次开发的困境——这就是“无限制定制”所带来的最大的恶果。
探究ERP的根本,它本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的概念,是产生于国外的一种良好的、符合国际规范的、完整的和全面的行业方法。正是由于中国的传统企业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端,才想到去引进这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如果真的摒弃了它的规范性,那改来改去的定制软件岂不真的就变成了一把“杀企业于无形”的双刃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