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软件工程组织 |
缺陷生命周期控制方法 -在软件测试管理系统i-Test 2.0中的运用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世间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历程,软件缺陷也是一样。在测试过程中每发现一个软件缺陷,就标志着它的“诞生”。一个软件缺陷从它产生到终结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缺陷生命周期。软件测试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对软件缺陷生命周期进行管理。软件缺陷生命周期控制方法是在软件缺陷生命周期内设置几种状态,测试员、程序员、管理者从每一个缺陷产生开始,通过对这几种状态的控制和转换,管理缺陷的整个生命历程,直至它走入终结状态。 缺陷生命周期控制方法已在西方IT企业的软件测试管理中运用多年,而在我国一些软件企业还鲜为人知。中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软件测试管理系统i-Test 2.0(以下简称i-Test)引进了这种方法,结合Internet网和数据库的使用,实现了缺陷生命周期控制和管理。 缺陷生命状态的定义: i-Test对于每一个软件缺陷都规定了6个生命状态:Open、Working、Verify、Cancel、Close、Defer,它们的基本定义是: Open态---缺陷初试状态,测试员报告一个缺陷,缺陷生命周期开始; Working态---缺陷修改状态,程序员接收缺陷,正在修改中; Verify态---缺陷验证状态,程序员修改完毕,等待测试员验证; Close态---缺陷关闭状态,测试员确认缺陷被改正,将缺陷关闭; Cancel态---缺陷删除状态,测试员确认不是缺陷,将缺陷置为删除状态 (不做物理删除); Defer态---缺陷延期状态,管理者确认缺陷需要延期修改或追踪,将缺陷 置为延期状态; 上述Open态、Working态、Verify态,称为缺陷的活动态; Close态、Cancel态、Defer态,称为缺陷的终结态:缺陷生命周期示意图: 典型的缺陷生命历程: Open态à Working态à Verify态à Open态/Close态/Cancel态; Open态à Close态/Cancel态; Open态à Defer态; 缺陷生命状态的控制与转换: 在i-Test中,当测试员报告一个缺陷,缺陷生命周期开始,为Open态; 1. Open态à Working态à Verify态à Open态/Close态/Cancel态 程序员接受Open态的缺陷,修改中可将其置为Working态、修改完毕可置为Verify态; 测试员验证Verify态的缺陷,确认修改结果正确,可将Open态置为 Close 态;确认不是缺陷,可将Open态置为Cancel态;确认修改结果不正确,可以将Verify态置为Open态,要求程序员重新修改; 2. Open态à Close态/Cancel态 当测试员发现自己误报或重报了缺陷,可直接将Open态置为Cancel态; 当测试员发现一个缺陷由于其它缺陷的修改而随之消失,可直接将Open态缺陷置为 Close态; 3. Open态à Defer态 管理者确认缺陷需延期修改或追踪,可将Open态缺陷置为Defer态; 此外,终结态必要时可以重新打开: 1) 在适当的时候,管理者可将Defer态改为Open态,要求程序员修改; 2) 在复查缺陷处理结果时,发现Close态或Cancel态的处理有误,测试员可以将Close态或Cancel态重新置为Open态,要求程序员重新修改; 一般在测试初期,活动态的缺陷数会急剧上升,随着程序员、测试员的处理逐渐转为终结态。当所有软件缺陷的状态都转变为终结态,且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被打开,也没有新的缺陷发生,即意味着测试可以结束或告一段落。在以下缺陷状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中表现为累计报告的缺陷曲线(BUG总数曲线)和累计终结的缺陷曲线(已终结BUG曲线)收敛在一起。 综上所述,缺陷生命周期控制方法是测试员、程序员、管理者一起参与、协同测试的过程。缺陷状态不仅表示出缺陷被修改、终结的进程,同时还标明了测试员、程序员、管理者的职责。这种方法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它使每一个管理者和测试员、程序员都明确:尽快终结缺陷,是他们共同奋斗的目标,而拖延时间,滞留缺陷是他们共有的责任,团队精神将他们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团结协作,因此缺陷一旦发生,便进入测试员、程序员、管理者的严密监控之中,直至终结,这样即可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终结所有的缺陷,缩短软件测试的进程,提高软件质量,减少开发和维护成本。 |
版权所有:UML软件工程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