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iProcess过程改进原则
|
作者:俎涛,火龙果软件 |
- 过程是一种生活
- 可执行的过程才有机会成为有效的过程
- 锻炼自我的改进能力
- 关注当前的工作方式
- 改进最迟在下周见效
- 参考其他的过程经验
- 采用进化式的改进
- 改进永无止境
|
过程改进在很多过程模型中都被作为一种革命,例如CMMI的 1-2年的过级评估,XP的某些颠覆式的工作方式。革命的一般情况是:中国上下5千年,成功地寥寥无几,而且革命成功的时候也是改朝换代之日,如果把软件的过程当作一种改朝换代的方式进行革命,那一定意味着要很多的代价,风险极高,带来的可能不是成功的收获,而是混乱。可能绝大部分人不能生存到新朝代的建立。
iProcess的核心理念是:过程是一种生活。
- 生活意味着不可能一个贫民一天就变成爆发户,我们应该不断努力,明天会比今天更美好,一点一点地前进、发现今天的问题,记住今天的问题,明天改进,过得更美好。
- 生活意味着应该有一个生活的平和心态,不可以急功近利,也不可以不求进取,在自己能够承受的压力下追求相对的改进。
下面逐一详细解释iProcess过程改进的原则。
经历过痛苦的人都知道,再好的过程,也需要有真正的执行,事实情况是,很多好的过程,都有产生的背景和土壤,也一定是经验的结晶,而这种背景和经验,在另外一个团队中可能完全不是一样的情形,而且很多过程框架诞生在国外,国内和国外可以说工作的文化就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一个团队不断的尝试 各种过程,不断地不了了之,无果而终。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陌生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克执行力,必然意味着大量的学习和磨练,这个过程如果过长,代价过高,就会让执行者产生怀疑,丧失信心,也就无法具备有效的执行。所以过程不在于多好,关键在于可执行力,具有可执行力的过程一定是当前团队熟悉的过程,而不是天外来客。所以应该立足于自己当前的工作,建立过程,每个人都把自己工作例的问题提出来,自己思考解决的方法,然后是其它团队成员思考解决方法,最后问一问自己“还有更好的方法么”,再问问过程专家“您知道还有更好的方法么”,注意要在朴素与务实的氛围下进行问题内容的沟通,而不是新概念的展示,最后发现,好的方法还是自我提出来的那些,不过缺乏系统的整理,如果把这些方法由专业过程人士和团队一起进行整理,然后建立一个过程,团队成员就会有足够的熟悉感,没有另外的借口,自然具备强大的执行力。
关注当前的工作方式
存在即合理,虽然现在的工作问题多多,但是应该是在很长的时间里面互相碰撞,磨合形成的一套方法,有句话说的好“走得人多了,便是路”。所以过程改进不能总是盯着别人,首先要好好观察自己,自己的工作的道理是什么,问题在哪里?这些都应该好好的思考,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平时因为工作压力疏忽掉的方法整理,其实存在很多好的经验,也存在很多凌乱与冲突,这时如果能够悉心整理,一定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可行的过程模型。
改进最迟在下周见效
只有能够让团队成员尝到改进的甜头,才会有真正的自我动力,那种有外部顾问不断说明天多美好,结合明天永远在前头的改进目标构想,无疑经过几次痛苦努力,还是海市蜃楼的失望后,会极大地打击团队成员的改进动力,所以iProcess强调改进最迟在下周见效,就是为了让团队在收获中前进,改进的快乐中前进,而不是痛苦中摸索。iProcess也的确有正确的机制保证这个其实很难的目标的实现,那就是“过程是一种生活,关注当前的工作方式”。
锻炼自己的改进能力
一个优秀的团队,不是一个掌握神器的团队,而应该是一个可以研发神器的团队,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形势的变化,塑造自己的利器。iProcess基于过程的当前工作方式,让团队自己结合问题追求面向问题的改进,可以不断锻炼团队的改进能力,最终实现自我改进的能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