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 文章 文库 Lib 视频 iPerson 课程 认证 咨询 工具 讲座 Modeler   Code  
会员   
 
  
 
 
     
   
分享到
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到“用户参与式设计”
 
火龙果软件    发布于 2013-8-30
 

UCD中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问卷、一对一访谈、焦点小组等,更多是将用户作为研究的客体,通过用户语言表述的观点,了解用户的期望、需求。而北欧和北美近几十年、尤其最近十几年在工业设计领域,逐渐兴起的用户参与式设计(participatory design,PD),倡导将用户更深入的融入到设计过程中,培养用户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商为代表的实践者,以及以IDEO、frogdesign等第三方设计公司为代表的倡导者,将“用户参与式设计”的概念渗透到了全球。我们身边的某些产品,很可能就是凝聚了设计师和普通用户共同的灵感和努力创造而成。

用户参与式设计理念,不仅转变了设计师的意识和工作方式,还为用户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手段。以摩托罗拉公司为例,在芝加哥总部的Motorola Labs,汇聚了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专业研究者,不仅采用传统的人种学研究方法对目标用户群体进行田野调查,还与设计师一起组织用户来到实验室,参与低保真原型设计(每一场次称为一个“PD session”)。通过多个PD sessions,收集丰富的资料,分析并提炼出用户需求,传递给设计师,作为下一步的原型设计的核心依据。

这种在西方业界已被采用多年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在国内的实践还比较少。当“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看看,“用户参与式设计”与之相比有何异同,适合什么样的产品、项目阶段,需要谁的参与,适合什么样的用户,以及如何实施。

1. 什么是用户参与式设计(PD)?

“参与式设计”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北欧国家,最初的含义与“设计”的关系恰恰很小,更多是强调“参与”性:管理者接收公众的观点,让公众的声音加入到决策制定过程中。

之后参与式设计的概念发生了变化,更多被应用于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软件开发、产品开发等领域,指在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所有利益方被邀请与设计师、研究者、开发者合作,一起定义问题、定位产品、提出解决方案、并对方案做出评估。

“用户参与式设计”的核心思想从字面即可体现。它是一种将用户更深入的融进到设计过程的理念。通过应用人类学家和UE领域从业者的不断实践和推动,最近十几年来,这种方法在北欧、北美的产品设计界逐渐被认同并应用。参与到设计当中的利益方,主要是产品的终端用户,也可包括潜在用户。

设计师与用户的角色与传统相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用户成为了产品的设计者和改变者,而设计师和研发工程师在PD session中则更多地扮演了协调者、配合者和观察者,感性的获得对用户的第一手资料。研究人员作为PD的主要组织者,在此过程中,得以从更丰富的角度挖掘用户的意识和需求。

2. 是UCD的另一种说法么?

和UCD所倡导的以用户为中心相同,参与式设计也是高度考虑并尊重用户的一种体现,强调产品设计和开发应优先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然而个人认为二者还是有些许的区别:

传统UCD方法中,用户参与产品设计过程的程度较浅,形式偏于被动,主要是接受访问、接受观察、填写问卷、按研究者设定的任务对产品进行可用性测试等。无论是在用户的主观感受里、还是设计师和研究人员的认知中,用户是被研究的对象,是配合的一方。

而PD 极度强调发挥用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户不再只是被动的从不同的方案中做选择、表述观点,而是真正参与原型设计,brainstorm设计创意,甚至被吸纳到设计团队中,短时间内与设计师一起工作。借助实验者提供的材料,用户可以亲自提供设计方案并解释自己的创作思路。整个过程中,用户感受到他在和设计者一起创造、解决问题,是产品的改变者和owner。

3. 什么样的产品适合PD?

目前PD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采用的具体形式也多种多样,没有条条框框规定哪类产品可以或不可以采用。只要你做的项目需要以满足使用者为最终目标,只要你对产品设计的某些方面还不够确定,只要公司的文化足够开放敢于冒险,就可以尝试全程调动用户积极性、组织他们亲自动手。 手机键盘、浏览器界面、电视遥控器,医疗器械,玩具,等等等等,所有靠良好的体验为生的产品,都值得去尝试在设计中融入用户的深度参与。

个人认为,新产品的创新程度越高、或原有产品的优化力度越大,越适合采用用户参与式设计收集需求、创意、方案或原型。当产品策略发生调整、创新遇到瓶颈、或一款重要产品开始进入衰落期,PD的实施更是有可能为产品和公司带来新的生机。2011年中国交互设计体验日上,创新工场的吴卓浩举了乐高公司的例子,当乐高在上世纪末陷入无边界的创新怪圈时,一位设计师尝试在论坛上与一批乐高爱好者一起设计了一些产品,取得了很好的反应和效果。

4. 适合项目的什么阶段使用?

一般来说,在设计阶段越早越好。设计师自身的方案还没有定型,产品未进入开发阶段,这样整个项目才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开放度来吸收各式各样的创意,用户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分析所挖掘出的需求,才能最大化的融入到最终设计方案中。

1. 需要谁的参与?

一场PD session必须有一名主持人, 此外建议设置1-2名笔记人员和协助者。如现场需要摄像,则还需1名人员全程专职负责。

主持人建议由用户研究人员担任。用研在组织用户调研方面的专业性、以及对产品的中立性,可以帮助PD session顺利地进行并获得较好的效果。而产品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和研发人员,则建议是以辅助者、或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可协助主持人阐释产品目标,介绍设计过程所需要的材料,并在用户设计出现困惑时给予解答或帮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PD少不了用户的参与。由于 PD最大的价值是用户的设计思路及背后的原因,对他们的研究以定性为主,所以参与其中的用户数量不需要太多。若成本允许,可考虑组织多个场次,类似于焦点小组,建议每组6-10人,规模便于控制和引导。

如果从用户运营和产品推广角度出发,大规模的用户参与有时也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建线上环境,开发简单易用的设计工具,充分利用论坛、微博等媒介公开招募,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方便的设计、上传、并分享给兴趣相投的好友。这种开放性的用户参与,除了在设计上的价值外,还可成为一种产品宣传和推广的方式。

2. 什么样的用户适合?

在用户的选择上,与其他调研方法的招募原则相同:从事设计职业、或参与过同类产品研发的人员,并不适合代表普通用户参加。那么什么样的用户合适呢?

个人认为可优先选择对同类产品使用经验丰富、需求度旺盛、或极度热爱该产品的人群。经验、需求、和情感可激发参与的热情和设计的灵感。此外总是喜欢尝试新鲜产品的early adopter们也是非常适合的,他们往往思路开阔,并且更期望从产品的设计初期阶段就能参与进来。 从性格和能力上看,由于PD强调的是用户主动性的高度发挥,性格开朗、喜欢表达、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和创造力强的用户,一定也是设计师和研究者最欢迎的人选。

但其实,从笔者亲身参与过的(有限的)PD session来看,性格内向、不擅长利用设计素材工具的用户,也可以使用纸笔描绘出很独特、具有启发性的设计创意。一名优秀细心的PD session主持人可以做到,让任何一位来的用户都能用他/她比较舒服的方式来创作和传达。这也是主持人适合由经常与用户打交道的用研人员担当的原因。

总结来看,建议从经验和需求的角度选择用户;我们对能力和性格虽有偏好,但这二者并不决定性的影响一场PD session的质量。只要邀请来的是产品的目标用户,只要用户被适当的鼓励和引导,不论什么性格、不论设计能力高低,都可以产生有趣的想法,提出中肯的建议。套用一句俗话,人人都是产品设计师。

3. PD有哪些形式,怎样实施?

用户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发挥,常见的包括(但并不局限于):小组式、一对一式、在线开放式。小组和一对一的形式,既适用于新产品设计,也适用于老产品的改进;在线开放式则更适合于对已有产品进行拓展和创新。

(1)小组

形式:用户以小组形式参加PD session,如上面所述,每组以6-10人为宜,方式类似于焦点小组

实施步骤:招募符合条件的用户,邀请用户来到实验室。主持人介绍PD session目的、阐释产品要满足的基本目标、询问用户相关的行为习惯、发放素材并引导用户设计。用户书写自己设计的原型的主要功能介绍(发散到收敛的过程),并轮流阐释设计思路。

素材和工具:纸、笔、剪刀、胶棒、便利贴等常用文具,以及乐高、橡皮泥等童年时熟悉的玩具,另外可针对产品特点选择其他适合的素材。在选择素材和工具时,基本出发点是降低设计门槛,希望用户的设计过程像回到小时候一样轻松有趣、没有禁锢。

记录方式:笔记、拍照、录音、录像

用户产出物:低保真原型+主要功能解释

用研产出物:用户行为习惯、需求,相应的产品功能列表和设计建议

Tips:

1.既可让每位用户独立设计,也可划分成2-3人小团队、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原型

2.开场前的闲聊、设计过程中播放轻松的音乐,可营造现场轻松的氛围

3.开场后对到场用户强调,大家不去评判创意和设计的好坏,互相给予鼓励和肯定

4.设计师和研发人员在现场保持低调,避免发表个人观点和引导性话语

5.设计过程的初期允许用户交流,后期鼓励用户独立完成各自的原型

6.追问用户设计背后的原因,这是PD session的精华所在

7.很多中国用户并不熟悉乐高,在国内乐高也许并不是非常适合的PD设计素材

(2)一对一

一个PD session只有一名用户参加,1-2名设计师和用研人员做引导和协助。实施步骤、素材工具、记录方式、产出物与小组形式基本相同。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用户数量较少、用户级别资深的项目,每名用户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创作并与主持人讨论交流。

(3)在线开放式

如上文提到,除邀请用户来到实验室,还可在线上环境开放性的招募用户参与设计,通过我们提供的软件或应用设计、上传、分享。目前比较常见的应用领域是各种软件界面、皮肤的视觉设计,例如Google今年发起活动,邀请用户为Chrome设计封面照片,百度手机输入法也曾举办过皮肤设计大赛,这些活动其实也是PD一种方式。

用户参与式设计进入国内的时间还不长,大家可能有此想法但还处在观望阶段,或是在以往的项目中无意识的尝试过征集用户设计、与用户一起设计,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方法论。PD的投入产出比究竟如何,怎样在调动起用户主动性、把一部分设计权交给用户的同时,把控住设计的大方向和项目进度,如何在各种发散性创意中提炼出根本需求/期望,等等更实用的攻略,是纸上谈兵得不出来的。只有大胆尝试,在实践中体会和总结,才能找到适合自己产品的设计方法。

相关文章

用户故事与用例
交互设计师之精益画布篇
数据分析之用户画像方法与实践
如何快速建立用户模型?
 
相关文档

用户界面设计
给企业做大数据精准用户画像
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
大数据下的用户画像
相关课程

用户体验&界面设计
用户体验、易用性测试与评估
用户研究与用户建模
用户体验的软件UI设计最佳实践
 
分享到
 
 


从手机登录页面设计想到的
如何把无意识引入交互设计中
交互设计的真相
当视觉设计师遇上产品经理
手机交互设计原则
用户体验之网页板块设计
更多...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可用性评估
Desktop及Web-based视觉设计
认知原理与设计应用
手机用户界面设计


北京 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设计
北京 用户体验& 界面设计
上海 华为 用户体验& 界面设计
深圳 用户体验& 界面设计
爱立信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北京 用户体验与界面设计
福州 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设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