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知识介绍
随着时间的推移,Android OS系统一直在不断进化、壮大,日趋完善。但直到Android
4.0问世,有关UI显示不流畅的问题也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在整个进化过程中,Android在Display(显示)系统这块也下了不少功夫,例如,使用硬件加速等技术,但本质原因似乎和硬件关系并不大,因为iPhone的硬件配置并不比那些价格相近的Android机器的硬件配置强,而iPhone
UI的流畅性强却是有目共睹的。
从Android 4.1(版本代号为Jelly Bean)开始,Android
OS开发团队便力图在每个版本中解决一个重要问题(这是不是也意味着Android OS在经过几轮大规模改善后,开始进入手术刀式的精加工阶段呢?)。作为严重影响Android口碑问题之一的UI流畅性差的问题,首先在Android
4.1版本中得到了有效处理。其解决方法就是本文要介绍的Project Butter。
Project Butter对Android Display系统进行了重构,引入了三个核心元素,即VSYNC、Triple
Buffer和Choreographer。其中,VSYNC是理解Project Buffer的核心。VSYNC是Vertical
Synchronization(垂直同步)的缩写,是一种在PC上已经很早就广泛使用的技术。读者可简单的把它认为是一种定时中断。
接下来,本文将围绕VSYNC来介绍Android Display系统的工作方式[①]。请注意,后续讨论将以Display为基准,将其划分成16ms长度的时间段,在每一时间段中,Display显示一帧数据(相当于每秒60帧)。时间段从1开始编号。
首先是没有VSYNC的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没有VSYNC的绘图过程
由图1可知:
- 时间从0开始,进入第一个16ms:Display显示第0帧,CPU处理完第一帧后,GPU紧接其后处理继续第一帧。三者互不干扰,一切正常。
- 时间进入第二个16ms:因为早在上一个16ms时间内,第1帧已经由CPU,GPU处理完毕。故Display可以直接显示第1帧。显示没有问题。但在本16ms期间,CPU和GPU却并未及时去绘制第2帧数据(注意前面的空白区),而是在本周期快结束时,CPU/GPU才去处理第2帧数据。
- 时间进入第3个16ms,此时Display应该显示第2帧数据,但由于CPU和GPU还没有处理完第2帧数据,故Display只能继续显示第一帧的数据,结果使得第1帧多画了一次(对应时间段上标注了一个Jank)。
-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此处发生Jank的关键问题在于,为何第1个16ms段内,CPU/GPU没有及时处理第2帧数据?原因很简单,CPU可能是在忙别的事情(比如某个应用通过sleep固定时间来实现动画的逐帧显示),不知道该到处理UI绘制的时间了。可CPU一旦想起来要去处理第2帧数据,时间又错过了!
为解决这个问题,Project Buffer引入了VSYNC,这类似于时钟中断。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引入VSYNC的绘制过程
由图2可知,每收到VSYNC中断,CPU就开始处理各帧数据。整个过程非常完美。
不过,仔细琢磨图2却会发现一个新问题:图2中,CPU和GPU处理数据的速度似乎都能在16ms内完成,而且还有时间空余,也就是说,CPU/GPU的FPS(帧率,Frames
Per Second)要高于Display的FPS。确实如此。由于CPU/GPU只在收到VSYNC时才开始数据处理,故它们的FPS被拉低到与Display的FPS相同。但这种处理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Android设备的Display
FPS一般是60,其对应的显示效果非常平滑。
如果CPU/GPU的FPS小于Display的FPS,会是什么情况呢?请看图3:
图3 CPU/GPU FPS较小的情况
由图3可知:
- 在第二个16ms时间段,Display本应显示B帧,但却因为GPU还在处理B帧,导致A帧被重复显示。
- 同理,在第二个16ms时间段内,CPU无所事事,因为A Buffer被Display在使用。B
Buffer被GPU在使用。注意,一旦过了VSYNC时间点,CPU就不能被触发以处理绘制工作了。
为什么CPU不能在第二个16ms处开始绘制工作呢?原因就是只有两个Buffer。如果有第三个Buffer的存在,CPU就能直接使用它,而不至于空闲。出于这一思路就引出了Triple
Buffer。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Triple Buffer的情况
由图4可知:
第二个16ms时间段,CPU使用C Buffer绘图。虽然还是会多显示A帧一次,但后续显示就比较顺畅了。
是不是Buffer越多越好呢?回答是否定的。由图4可知,在第二个时间段内,CPU绘制的第C帧数据要到第四个16ms才能显示,这比双Buffer情况多了16ms延迟。所以,Buffer最好还是两个,三个足矣。
介绍了上述背景知识后,下文将分析Android Project Buffer的一些细节。
二 Project Buffer分析
上一节对VSYNC进行了理论分析,其实也引出了Project Buffer的三个关键点:
- 核心关键:需要VSYNC定时中断。
- Triple Buffer:当双Buffer不够使用时,该系统可分配第三块Buffer。
-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隐秘的关键点:即将绘制工作都统一到VSYNC时间点上。这就是Choreographer的作用。Choreographer是一个极富诗意的词,意为舞蹈编导。在它的统一指挥下,应用的绘制工作都将变得井井有条。
下面来看Project Buffer实现的细节。
2.1 SurfaceFlinger家族的改进
首先被动刀的是SurfaceFlinger家族成员。目标是提供VSYNC中断。相关类图如图5所示:
图5 SurfaceFlinger中和VSYNC有关的类
由图5可知:
- HardwareComposer封装了相关的HAL层,如果硬件厂商提供的HAL层实现能定时产生VSYNC中断,则直接使用硬件的VSYNC中断,否则HardwareComposer内部会通过VSyncThread来模拟产生VSYNC中断(其实现很简单,就是sleep固定时间,然后唤醒)。
- 当VSYNC中断产生时(不管是硬件产生还是VSyncThread模拟的),VSyncHandler的onVSyncReceived函数将被调用。所以,对VSYNC中断来说,VSyncHandler的onVSyncReceived,就是其中断处理函数。
在SurfaceFlinger家族中,VSyncHandler的实例是EventThread。下边是EventThread类的声明:
class EventThread : public Thread, public
DisplayHardware::VSyncHandler
由EventThread定义可知,它本身运行在一个单独的线程中,并继承了VSyncHandler。EventThread的核心处理在其线程函数threadLoop中完成,其处理逻辑主要是:
等待下一次VSYNC的到来,并派发该中断事件给VSYNC监听者。
通过EventThread,VSYNC中断事件可派发给多个该中断的监听者去处理。相关类如图6所示:
图6 EventThread和VSYNC中断监听者
由图6可知:
- SurfaceFlinger从Thread派生,其核心功能单独运行在一个线程中。
- SurfaceFlinger包括一个EventThread和一个MessageQueue对象。
- 对象通过mEvents成员指向一个IDisplayEventConnection类型的对象。IDisplayEventConnection是一个纯虚类,它代表VSYNC中断的监听者。其实体类是EventThread的内部类Connection。
- IDisplayEventConnection定义了一个getDataChannel函数,该函数返回一个BitTube实例。这个实例提供的read/write方法,用于传送具体的信号数据(其内部实现为socketpair,可通过Binder实现进程跨越)。
EventThread最重要的一个VSYNC监听者就是MessageQueue的mEvents对象。当然,这一切都是为最大的后台老板SurfaceFlinger服务的。来自EventThread的VSYNC中断信号,将通过MessageQueue转化为一个REFRESH消息并传递给SurfaceFlinger的onMessageReceived函数处理。
有必要指出,4.1中SurfaceFlinger onMessageReceived函数的实现仅仅是将4.0版本的SurfaceFlinger的核心函数挪过来罢了[②],并未做什么改动。
以上是Project Buffer对SurfaceFlinger所做的一些改动。那么Triple
Buffer是怎么处理的呢?幸好从Android 2.2开始,Display的Page Flip算法就不依赖Buffer的个数,Buffer个数不过是算法的一个参数罢了。所以,Triple
Buffer的引入,只是把Buffer的数目改成了3,而算法本身相对于4.0来说并没有变化。图7为Triple
Buffer的设置示意图:
图7 Layer.cpp中对Triple
Buffer的设置
图7所示,为Layer.cpp中对Buffer个数的设置。TARGET_DISABLE_TRIPLE_BUFFERING宏可设置Buffer的个数。对某些内存/显存并不是很大的设备,也可以选择不使用Triple
Buffer。
2.2 Choreographer介绍
Choreographer是一个Java类。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时,我很激动。一个小小的命名真的反应出了设计者除coding之外的广博的视界。试想,如果不是对舞蹈有相当了解或喜爱,一般人很难想到用这个词来描述它。
Choreographer的定义和基本结构如图8所示:
图8 Choreographer的定义和结构
图8中:
- Choreographer是线程单例的,而且必须要和一个Looper绑定,因为其内部有一个Handler需要和Looper绑定。
- DisplayEventReceiver是一个abstract class,其JNI的代码部分会创建一个IDisplayEventConnection的VSYNC监听者对象。这样,来自EventThread的VSYNC中断信号就可以传递给Choreographer对象了。由图8可知,当VSYNC信号到来时,DisplayEventReceiver的onVsync函数将被调用。
- 另外,DisplayEventReceiver还有一个scheduleVsync函数。当应用需要绘制UI时,将首先申请一次VSYNC中断,然后再在中断处理的onVsync函数去进行绘制。
- Choreographer定义了一个FrameCallback interface,每当VSYNC到来时,其doFrame函数将被调用。这个接口对Android
Animation的实现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以前都是自己控制时间,现在终于有了固定的时间中断。
- Choreographer的主要功能是,当收到VSYNC信号时,去调用使用者通过postCallback设置的回调函数。目前一共定义了三种类型的回调,它们分别是:
- CALLBACK_INPUT:优先级最高,和输入事件处理有关。
- CALLBACK_ANIMATION:优先级其次,和Animation的处理有关。
- CALLBACK_TRAVERSAL:优先级最低,和UI等控件绘制有关。
优先级高低和处理顺序有关。当收到VSYNC中断时,Choreographer将首先处理INPUT类型的回调,然后是ANIMATION类型,最后才是TRAVERSAL类型。
此外,读者在自行阅读Choreographer相关代码时,还会发现Android对Message/Looper类[③]也进行了一番小改造,使之支持Asynchronous
Message和Synchronization Barrier(参照Looper.java的postSyncBarrier函数)。其实现非常巧妙,这部分内容就留给读者自己理解并欣赏了。
相比SurfaceFlinger,Choreographer是Android
4.1中的新事物,下面将通过一个实例来简单介绍Choreographer的工作原理。
假如UI中有一个控件invalidate了,那么它将触发ViewRootImpl的invalidate函数,该函数将最终调用ViewRootImpl的scheduleTraversals。其代码如图9所示:
图9 ViewRootImpl scheduleTraversals函数的实现
由图9可知,scheduleTraversals首先禁止了后续的消息处理功能,这是由设置Looper的postSyncBarrier来完成的。一旦设置了SyncBarrier,所有非Asynchronous的消息便将停止派发。
然后,为Choreographer设置了CALLBACK类型为TRAVERSAL的处理对象,即mTraversalRunnable。
最后调用scheduleConsumeBatchedInput,这个函数将为Choreographer设置了CALLBACK类型为INPUT的处理对象。
Choreographer的postCallback函数将会申请一次VSYNC中断(通过调用DisplayEventReceiver的scheduleVsync实现)。当VSYNC信号到达时,Choreographer
doFrame函数被调用,内部代码会触发回调处理。代码片段如图10所示:
图10 Choreographer doFrame函数片段
对ViewRootImpl来说,其TRAVERSAL回调对应的处理对象,就是前面介绍的mTraversalRunnable,它的代码很简单,如图11所示:
图11 mTraversalRunnable的实现
doTraversal内部实现和Android 4.0版本一致。故相比于4.0来说,4.1只是把doTraversal调用位置放到VSYNC中断处理中了。
通过上边的介绍,可知Choreographer确实做到了对绘制工作的统一安排,不愧是个长于统筹安排的“舞蹈编导”。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Android Project Butter的分析,向读者介绍了VSYNC原理以及Android
Display系统的实现。除了VSYNC外,Project Butter还包括其他一些细节的改进,例如避免重叠区域的绘制等。
简言之,Project Butter从本质上解决了Android UI不流畅的问题,而且从Google
I/O给出的视频来看,其效果相当不错。但实际上它对硬件配置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因为VSYNC中断处理的线程优先级一定要高,否则EventThread接收到VSYNC中断,却不能及时去处理,那就丧失同步的意义了。所以,笔者估计目前将有一大批单核甚至双核机器无法尝到Jelly
Bean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