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捐助,支持我们的公益事业。

1元 10元 50元





认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必填



  求知 文章 文库 Lib 视频 iPerson 课程 认证 咨询 工具 讲座 Model Center   Code  
会员   
   
 
     
   
 
 订阅
Android组件化核心,全面掌握!
 
作者:看书的小蜗牛
   次浏览      
2022-2-24
 
编辑推荐:
本文介绍了 路由的概念 ,三方路由框架以及 APP路由框架的实现 ,需要的朋友们下面来一起学习学习吧!
本文来自于 鸿洋的公众号 ,由Alice编辑、推荐。

前端开发经常遇到一个词:路由,在Android APP开发中,路由还经常和组件化开发强关联在一起,那么到底什么是路由,一个路由框架到底应该具备什么功能,实现原理是什么样的?路由是否是APP的强需求呢?与组件化到底什么关系,本文就简单分析下如上几个问题。

1 路由的概念

路由这个词本身应该是互联网协议中的一个词,维基百科对此的解释如下:

路由(routing)就是通过互联的网络把信息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的活动。路由发生在OSI网络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即网络层。

个人理解,在前端开发中,路由就是通过一串字符串映射到对应业务的能力。APP的路由框首先能够搜集各组件的路由scheme,并生成路由表,然后,能够根据外部输入字符串在路由表中匹配到对应的页面或者服务,进行跳转或者调用,并提供会获取返回值等,示意如下:

所以一个基本路由框架要具备如下能力:

1. APP路由的扫描及注册逻辑。

2. 路由跳转target页面能力。

3. 路由调用target服务能力。

APP中,在进行页面路由的时候,经常需要判断是否登录等一些额外鉴权逻辑所以,还需要提供拦截逻辑等,比如:登陆。

2 三方路由框架是否是APP强需求

答案:不是,系统原生提供路由能力,但功能较少,稍微大规模的APP都采用三方路由框架。

Android系统本身提供页面跳转能力:如startActivity,对于工具类APP,或单机类APP,这种方式已经完全够用,完全不需要专门的路由框架,那为什么很多APP还是采用路由框架呢?这跟APP性质及路由框架的优点都有关。比如淘宝、京东、美团等这些大型APP,无论是从APP功能还是从其研发团队的规模上来说都很庞大,不同的业务之间也经常是不同的团队在维护,采用组件化的开发方式,最终集成到一个APK中。

多团队之间经常会涉及业务间的交互,比如从电影票业务跳转到美食业务,但是两个业务是两个独立的研发团队,代码实现上是完全隔离的,那如何进行通信呢?首先想到的是代码上引入,但是这样会打破了低耦合的初衷,可能还会引入各种问题。

例如,部分业务是外包团队来做,这就牵扯到代码安全问题,所以还是希望通过一种类似黑盒的方式,调用目标业务,这就需要中转路由支持,所以国内很多APP都是用了路由框架的。其次我们各种跳转的规则并不想跟具体的实现类扯上关系,比如跳转商详的时候,不希望知道是哪个Activity来实现,只需要一个字符串映射过去即可,这对于H5、或者后端开发来处理跳转的时候,就非常标准。

3 原生路由的限制:功能单一,扩展灵活性差,不易协同

传统的路由基本上就限定在 startActivity 、或者 startService 来路由跳转或者启动服务。拿 startActivity 来说,传统的路由有什么缺点: startActivity 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显示的,一种是隐式的,显示调用如下:

<!--1 导入依赖-->
import com.snail.activityforresultexample.test.SecondActivity;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void jumpSecondActivityUseClassName(){
   <!--显示的引用Activity类-->
    Intent intent =new Intent(MainActivity.this, SecondActivity.class);
   startActivity(intent);
}

显示调用的缺点很明显,那就是必须要强依赖目标Activity的类实现,有些场景,尤其是大型APP组件化开发时候,有些业务逻辑出于安全考虑,并不想被源码或aar依赖,这时显式依赖的方式就无法走通。再来看看隐式调用方法。

第一步:manifest中配置activity的 intent-filter ,至少要配置一个action。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manifest xmlns:android = "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package = "com.snail.activityforresultexample" >
< application
...
< activity android:name = ".test.SecondActivity" >
< intent-filter >
<!--隐式调用必须配置android.intent.category.DEFAULT-->
< category android:name = "android.intent.category.DEFAULT" />
<!--至少配置一个action才能通过隐式调用-->
< action android:name = "com.snail.activityforresultexample.SecondActivity" />
<!--可选-->
<!-- <data android:mimeType="video/mpeg" android:scheme="http" ... />-->
</ intent-filter >
</ activity >
</ application >
</ manifest >

第二步:调用。

void jumpSecondActivityUseFilter () {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
intent.setAction( "com.snail.activityforresultexample.SecondActivity" );
startActivity(intent);
}

如果牵扯到数据传递写法上会更复杂一些,隐式调用的缺点有如下几点:

首先manifest中定义复杂,相对应的会导致暴露的协议变的复杂,不易维护扩展。

其次,不同Activity都要不同的action配置,每次增减修改Activity都会很麻烦,对比开发者非常不友好,增加了协作难度。

最后,Activity的export属性并不建议都设置成True,这是降低风险的一种方式,一般都是收归到一个Activity, DeeplinkActivitiy 统一处理跳转,这种场景下, DeeplinkActivitiy 就兼具路由功能,隐式调用的场景下,新Activitiy的增减势必每次都要调整路由表,这会导致开发效率降低,风险增加。

可以看到系统原生的路由框架,并没太多考虑团队协同的开发模式,多限定在一个模块内部多个业务间直接相互引用,基本都要代码级依赖,对于代码及业务隔离很不友好。如不考虑之前Dex方法树超限制,可以认为三方路由框架完全是为了团队协同而创建的。

4 APP三方路由框架需具备的能力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路由框架都能搞定上述问题,简单整理下现在三方路由的能力,可归纳如下:

路由表生成能力 :业务组件[UI业务及服务]自动扫描及注册逻辑,需要扩展性好,无需入侵原有代码逻辑。

scheme与业务映射逻辑 :无需依赖具体实现,做到代码隔离。

基础路由跳转能力 :页面跳转能力的支持。

服务类组件的支持 :如去某个服务组件获取一些配置等。

[扩展]路由拦截逻辑: 比如登陆,统一鉴权。

可定制的降级逻辑 :找不到组件时的兜底。

可以看下一个典型的Arouter用法,第一步:对新增页面添加Router Scheme 声明。

@Route (path = "/test/activity2" )
public class Test2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
}

build阶段会根据注解搜集路由scheme,生成路由表。第二步使用:

ARouter.getInstance()
.build( "/test/activity2" )
.navigation( this );

如上,在ARouter框架下,仅需要字符串scheme,无需依赖任何Test2Activity就可实现路由跳转。

5 APP路由框架的实现

路由框架实现的核心是建立scheme和组件[Activity或者其他服务]的映射关系,也就是路由表,并能根据路由表路由到对应组件的能力。其实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路由表的生成,第二部分,路由表的查询。

路由表的自动生成

生成路由表的方式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维护一个公共文件或者类,里面映射好每个实现组件跟scheme。

不过,这种做法缺点很明显:每次增删修改都要都要修改这个表,对于协同非常不友好,不符合解决协同问题的初衷。不过,最终的路由表倒是都是这条路,就是将所有的Scheme搜集到一个对象中,只是实现方式的差别,目前几乎所有的三方路由框架都是借助注解+APT[Annotation Processing Tool]工具+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来实现的,基本流程如下:

其中牵扯的技术有注解、APT(Annotation Processing Tool)、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APT常用的有JavaPoet,主要是遍历所有类,找到被注解的Java类,然后聚合生成路由表,由于组件可能有很多,路由表可能也有也有多个,之后,这些生成的辅助类会跟源码一并被编译成class文件,之后利用AOP技术【如ASM或者JavaAssist】,扫描这些生成的class,聚合路由表,并填充到之前的占位方法中,完成自动注册的逻辑。

JavaPoet如何搜集并生成路由表集合?

以ARouter框架为例,先定义Router框架需要的注解如:

@ Target ({ ElementType .TYPE })
@ Retention ( RetentionPolicy . CLASS )
public @interface Route {

/**
* Path of route
*/
String path ();

该注解用于标注需要路由的组件,用法如下:

@Route (path = "/test/activity1" , name = "测试用 Activity" )
public class Test1Activity extends BaseActivity {
@Autowired
int age = 10 ;

之后利用APT扫描所有被注解的类,生成路由表,实现参考如下: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process( Set <? extends TypeElement> annotations, RoundEnvironment roundEnv) {
if (CollectionUtils.isNotEmpty(annotations)) {
<!--获取所有被Route.class注解标注的集合-->
Set <? extends Element> routeElements = roundEnv.getElementsAnnotatedWith(Route.class);
<!--解析并生成表-->
this.parseRoutes(routeElements);
...
return false;
}

<!--生成中间路由表Java类-->
private void parseRoutes(Set <? extends Element> routeElements) throws IOException {
...
// Generate groups
String groupFileName = NAME_OF_GROUP + groupName;
JavaFile.builder(PACKAGE_OF_GENERATE_FILE,
TypeSpec.classBuilder(groupFileName)
.addJavadoc(WARNING_TIPS)
.addSuperinterface(ClassName.get(type_IRouteGroup))
.addModifiers( PUBLIC )
.addMethod(loadIntoMethodOfGroupBuilder.build())
.build()
).build().writeTo(mFiler);

产物如下:包含路由表,及局部注册入口。

自动注册:ASM搜集上述路由表并聚合插入Init代码区。

为了能够插入到 Init 代码区,首先需要预留一个位置,一般定义一个空函数,以待后续填充:

public class RouterInitializer {

public static void init ( boolean debug, Class webActivityClass, IRouterInterceptor... interceptors) {
...
loadRouterTables();
}
//自动注册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loadRouterTables () {

}
}

首先利用AOP工具,遍历上述APT中间产物,聚合路由表,并注册到预留初始化位置,遍历的过程牵扯是gradle transform的过程。

搜集目标,聚合路由表

/**扫描jar*/
fun scanJar (jarFile: File , dest: File ?) {

val file = JarFile(jarFile)
var enumeration = file.entries()
while (enumeration.hasMoreElements()) {
val jarEntry = enumeration.nextElement()
if (jarEntry.name.endsWith( "XXRouterTable.class" )) {
val inputStream = file.getInputStream(jarEntry)
val classReader = ClassReader(inputStream)
if (Arrays.toString(classReader.interfaces)
.contains( "IHTRouterTBCollect" )
) {
tableList.add(
Pair(
classReader.className,
dest?.absolutePath
)
)
}
inputStream.close()
} else if (jarEntry.name.endsWith( "HTRouterInitializer.class" )) {
registerInitClass = dest
}
}
file.close()
}

对目标Class注入路由表初始化代码

fun asmInsertMethod (originFile: File ?) {

val optJar = File(originFile?.parent, originFile?.name + ".opt" )
if (optJar.exists())
optJar.delete()
val jarFile = JarFile(originFile)
val enumeration = jarFile.entries()
val jarOutputStream = JarOutputStream(FileOutputStream(optJar))

while (enumeration.hasMoreElements()) {
val jarEntry = enumeration.nextElement()
val entryName = jarEntry.getName()
val zipEntry = ZipEntry(entryName)
val inputStream = jarFile.getInputStream(jarEntry)
//插桩class
if (entryName.endsWith( "RouterInitializer.class" )) {
//class文件处理
jarOutputStream.putNextEntry(zipEntry)
val classReader = ClassReader(IOUtils.toByteArray(inputStream))
val classWriter = ClassWriter(classReader, ClassWriter.COMPUTE_MAXS)
val cv = RegisterClassVisitor(Opcodes.ASM5, classWriter,tableList)
classReader.accept(cv, EXPAND_FRAMES)
val code = classWriter.toByteArray()
jarOutputStream.write(code)
} else {
jarOutputStream.putNextEntry(zipEntry)
jarOutputStream.write(IOUtils.toByteArray(inputStream))
}
jarOutputStream.closeEntry()
}
//结束
jarOutputStream.close()
jarFile.close()
if (originFile?.exists() == true ) {
Files.delete(originFile.toPath())
}
optJar.renameTo(originFile)
}

最终 RouterInitializer.class 的 loadRouterTables 会被修改成如下填充好的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loadRouterTables() {

<!---->
register( "com.alibaba.android.arouter.routes.ARouter$ $Root $ $modulejava " );
register( "com.alibaba.android.arouter.routes.ARouter$ $Root $ $modulekotlin " );
register( "com.alibaba.android.arouter.routes.ARouter$ $Root $ $arouterapi " );
register( "com.alibaba.android.arouter.routes.ARouter$ $Interceptors $ $modulejava " );
...
}

如此就完成了路由表的搜集与注册,大概的流程就是如此。当然对于支持服务、Fragment等略有不同,但大体类似。

Router框架对服务类组件的支持

通过路由的方式获取服务属于APP路由比较独特的能力,比如有个用户中心的组件,我们可以通过路由的方式去查询用户是否处于登陆状态,这种就不是狭义上的页面路由的概念,通过一串字符串如何查到对应的组件并调用其方法呢?这种的实现方式也有多种,每种实现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劣。

一种是可以将服务抽象成接口,沉到底层,上层实现通过路由方式映射对象。

一种是将实现方法直接通过路由方式映射。

先看第一种,这种事Arouter的实现方式,它的优点是所有对外暴露的服务都暴露接口类【沉到底层】,这对于外部的调用方,也就是服务使用方非常友好,示例如下:

先定义抽象服务,并沉到底层

public interface HelloService extends IProvider {
void sayHello (String name) ;
}

实现服务,并通过Router注解标记。

@Route (path = "/yourservicegroupname/hello" )
public class HelloServiceImpl implements HelloService {
Context mContext;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Hello (String name) {
Toast.makeText(mContext, "Hello " + name, Toast.LENGTH_SHORT).show();
}

使用:利用Router加scheme获取服务实例,并映射成抽象类,然后直接调用方法。

((HelloService) ARouter.getInstance().build( "/yourservicegroupname/hello" ).navigation()).sayHello( "mike" );

这种实现方式对于使用方其实是很方便的,尤其是一个服务有多个可操作方法的时候,但是缺点是扩展性,如果想要扩展方法,就要改动底层库。

再看第二种:将实现方法直接通过路由方式映射

服务的调用都要落到方法上,参考页面路由,也可以支持方法路由,两者并列关系,所以主要增加一个方法路由表,实现原理与Page路由类似,跟上面的Arouter对比,不用定义抽象层,直接定义实现即可:

定义Method的Router

public class HelloService {

<!--参数 name-->
@MethodRouter(url = {"arouter://sayhello"})
public void sayHello(String name) {
Toast.makeText(mContext, "Hello " + name, Toast.LENGTH_SHORT).show();
}

使用即可

RouterCall .callMethod( "arouter://sayhello?name=hello" );

上述的缺点就是对于外部调用有些复杂,尤其是处理参数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协议来处理,优点是,没有抽象层,如果需要扩展服务方法,不需要改动底层。

上述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不过,如果从做服务组件的初衷出发,第一种比较好:对于调用方比较友好。另外对于CallBack的支持,Arouter的处理方式可能也会更方便一些,可以比较方便的交给服务方定义。如果是第二种,服务直接通过路由映射的方式,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尤其是Callback中的参数,可能要统一封装成JSON并维护解析的协议,这样处理起来,可能不是很好。

路由表的匹配

路由表的匹配比较简单,就是在全局Map中根据String输入,匹配到目标组件,然后依赖反射等常用操作,定位到目标。

6 组件化与路由的关系

组件化是一种开发集成模式,更像一种开发规范,更多是为团队协同开发带来方便。组件化最终落地是一个个独立的业务及功能组件,这些组件之间可能是不同的团队,处于不同的目的在各自维护,甚至是需要代码隔离,如果牵扯到组件间的调用与通信,就不可避免的借助路由,因为实现隔离的,只能采用通用字符串scheme进行通信,这就是路由的功能范畴。

组件化需要路由支撑的根本原因: 组件间代码实现的隔离 。

总结

路由不是一个APP的必备功能,但是大型跨团队的APP基本都需要。

路由框架的基本能力:路由自动注册、路由表搜集、服务及UI界面路由及拦截等核心功能。

组件化与路由的关系:组件化的代码隔离导致路由框架成为必须。

 

 
   
次浏览       
相关文章

整洁架构在前端的设计思想与应用实践
细说 Vue 响应式原理的 10 个细节!
前端性能精进之浏览器——呈现
从输入URL到Web页面呈现的全过程
相关文档

浅谈 Vue 3 响应式与组合式 API
35分钟掌握Angular核心概念
java-web-使用分层实现业务处理
HTML5的canvas绘图
相关课程

HTML 5 + CSS3 原理与开发应用
Web前端高级工程师必备技能实战
使用Vue.jS构建web应用实战
Vue大型项目开发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