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对过程建模
在工程实践中,过程是我们组织工作的有效形式和方法。所以人们梳理了很多过程,例如:
CMMI的是软件行业过程能力评价和改进的框架。
ASPICE成为汽车电子领域的过程能力参考标准。
GJB 5000A 是军工领域的过程框架。
IPD是很多产品研发企业希望建立的集成产品开发过程。
SCRUM是敏捷团队采用的快速迭代过程。
DevOps是开发与运维一体化的过程参考。
这些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很多实践者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参考、改进相应的过程,希望建立适合自己的过程。在过程改进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无论是参考的过程、还是自己的过程都缺乏一个清晰的描述。而只有建立了清晰的过程模型,才有可能进一步理清工作、分清责任、进而让工作更高效。
过程的要素
既然过程模型是梳理工作的有效方法,那我们就过程的要素分析一下,以便可以有效的进行过程建模。
过程有三个要素:
人员:一般是把具体人按照职责抽象为角色。
活动:过程是有一些活动关联而成的,一个活动由一个人员或者角色负责。
工件:在工作过程中输入输出的一些文档和模型。
如何对过程建模
对过程的建模一般是基于过程的三要素依次进行:
首先根据确定有哪些过程
然后描述过程的活动
把活动分配给角色
描述活动之间流动的工件
过程建模方面的工具
很多工具都可以对过程建模,例如: EA 、visio。但是过程的建模大部分还是以活动的关系为主,对角色和工件的关注度不够。我们的MBSE建模工具
iSpace ,可以对过程的三个视角同时建模:
工作流程
角色
工件
还可以描述工件之间的跟踪关系。如下是采用iSpace建模的一个研发过程模型。
在iSpace对过程建模后,还可以基于模型生成《过程工作指南》文档。文档可以生成2种格式:word文档或者HTML页面。如下是iSpace过程建模和文档生成的示意图:
下面我们就逐一看看iSpace的过程建模和对应的文档生成质量。
怎么样,有了这套工程模型,对工作的梳理清晰都好多了吧。
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看下面的操作视频:
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访问iSpace的学习资料 http://tool.uml.com.cn/llq/ispaceVideo.asp
也欢迎直接联系我们 zhgx@uml.net.cn
,010-62670969
作者简介:
俎涛,火龙果软件工程创始人,2001年创立了火龙果软件工程,2004年创立了IBM Rational用户组。1998年,曾作为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究课题《面向特定领域基于组件的软件复用》,有幸比较深入的学习和使用的UML进行领域建模、提炼可复用组件和架构。在后来的研发项目中,一直采用模型进行分析设计,积累了一些心得和经验。20年来一直专注于MBSE,熟悉
UML、Sys ML、ArchiMate、BPMN、UPDM、DataModel等建模语言和规范,在以往的经历中,最大的感触是汇聚了很多精英人才的软件工程和系统工程领域居然几十年都是一种凌乱迷蒙的状态,从自己的经历所得,觉得清晰的模型,才是拨开工程迷雾的关键所在,所以不断研究和应用各种建模技术,并从自己的工程实践中提炼经验,形成对于自己可持续的方法论,例如《MBSE
从方法到实践指南》 《基于模型的三维研发管理》 《基于模型的需求管理》 《模型驱动的架构设计》
《基于模型的质量管理》 《基于模型的人员能力管理》 《iProcess过程改进方法》,目前正在作为产品经理和架构师,进行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平台的研发,希望建立要给基于模型的工程解决方案,后续会不断写些文章,希望能给同行一些借鉴。 |
后记
希望您读了此文后有所受益。
如果您有经验乐于分享,欢迎投稿给我们。
如果您对我们的培训、咨询和工具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