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捐助,支持我们的公益事业。

1元 10元 50元





认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必填



  求知 文章 文库 Lib 视频 iPerson 课程 认证 咨询 工具 讲座 Model Center   Code  
会员   
   
 
     
   
 
 订阅
联合电子对抗装备体系仿真模型建模思路探析
 
作者:于翔, 何杰, 宿丁
 
 
   次浏览      
2024-4-18
 
编辑推荐: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对抗装备体系的仿真模型结构及构建等内容。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系统工程,首发于《系统工程学报》,由火龙果软件Jane编辑,推荐。

摘要:电子对抗作战力量是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电磁频谱作战的核心支撑. 从体系的视角出发, 围绕电子对抗体系作战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了电子对抗装备体系的定义和组成。数字空间仿真模拟是开展电子对抗装备体系运用研究的基础手段, 围绕联合电子对抗装备的体系仿真, 提出了电子对抗仿真模型的分级架构, 全面研究了体系要素、体系关联关系、体系运行环境等三个维度的模型构建思路, 形成了一整套联合电子对抗装备体系仿真模型的建模框架, 为联合电子对抗装备体系仿真推演提供建模理论基础。

1 引言

2017 年, 美国防部正式发布首部《电子战战略》, 明确将电磁频谱作为独立的作战空间, 视为与陆、海、空、天等物理环境等同的作战域, 将电磁空间所有要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考虑[1]。2020 年, 我国通过立法形式在新版国防法中明确提出“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 维护在太空、电磁与网络空间等重大安全领域的活动、资产和其它利益的安全”[2], 电磁空间是具有新时代典型特征的国家重大安全领域[3]。信息化战争拼的就是体系作战能力, 电子对抗作战力量作为电磁空间作战的核心, 其装备体系建设和体系运用研究是形成电磁空间体系作战能力的基础, 是夺取和保持信息优势的关键。学术界对复杂体系的研究思路是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MBSE)为指导[4], 在数字空间构建联合电子对抗装备体系仿真模型, 开展体系运用研究, 研提装备体系建设需求和体系化运用方案, 支撑电子对抗装备成体系建设、成体系发挥效能。

目前, 电子对抗装备体系的建模方法主要是根据电磁波空间传播和信号处理理论、电子对抗装备工程研制参数构建装备仿真模型[5,6], 可以满足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等装备理论作战效能的仿真模拟[7-9]。但是, 针对联合电子对抗装备的体系化运用和体系作战效能的建模仿真, 还存在体系关联关系描述不充分,作战环境和人为因素考虑不足, 体系作战效能计算缺失等问题。

2 电子对抗装备体系的认识

体系(system-of-system, SOS)的基本含义是系统之系统, 是相互关联起来实现指定能力的独立系统集合。从体系的组成和发展来看, 体系的组成要素多样化, 其运行需适应环境的变化, 具备多样性、进化性和涌现性等本质特点[4,10], 体系的典型特征示意图如图1 所示。

图1 体系特征示意图

装备体系是在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指导下, 为发挥最佳的整体作战效能, 由功能上相互联系、性能上相互补充的各种武器装备系统, 按一定结构综合集成的武器装备系统集合。联合电子对抗装备体系作为电磁空间领域的装备体系实体, 是体系要素按照某种相关关系, 在特定环境中部署和运行的复杂巨系统, 其基本组成是实体(体系要素)、体系关系和体系环境, 联合电子对抗装备体系组成如图2 所示。体系要素由功能上相互关联的各类电子战装备及与装备相关的人员、组织和知识等组成。 体系要素中每个系统的性能指标最优并不能保证体系效能最优, 而体系结构的优化才是发挥体系效能的关键[11,12]。因此, 在联合电子对抗装备体系的体系要素基本完整的情况下, 研究优化适应信息化作战环境的联合电子对抗装备体系关系是体系研究的重中之重。

图2 联合电子对行装备体系组成示意图

3 电子对抗仿真模型结构

电子对抗通过电磁频谱发挥作用, 关联了传统陆、海、空与天等物理空间。在现代信息化战中, 电子对抗不仅仅是传统火力的辅助支援力量, 火力打击效能的“倍增器”, 还是电磁域的“新质火力”, 是夺取战场制信息权和主动权的定海神针[4]。联合电子对抗装备体系关联的要素众多、关系复杂, 对抗性和敏捷性突出。因此, 围绕缩短电子对抗武器装备的建设周期, 提高装备体系运用的效能, 通过在数字空间运用数字仿真模型和数据, 对电子对抗装备体系进行仿真模拟是优化体系结构, 敏捷适应作战环境, 有力提升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

电子对抗装备体系仿真模拟环境主要包括了工具软件、仿真引擎、数据资源和仿真模型[13], 其核心基础是仿真模型。从仿真模拟的粒度划分, 电子对抗装备体系仿真模型主要分为工程级、交战级、任务级和战役级四级。工程级聚焦装备研制和技术研究, 仿真验证性能指标和技术可行性, 包括机械、热力、结构、射频微波和信号处理等专业化仿真; 交战级聚焦战术优化改进和作战效能, 关注任务的具体交战环节, 研究人、装备、关系与环境的最优适配; 任务级聚焦协同任务, 研究多平台、多兵力联合的规则、过程与关系; 战役级模型聚焦联合作战, 在战役级研究作战资源的优化配置、联合运用与能力聚合的关系。

聚焦电子对抗装备的体系作战能力, 电子对抗装备体系研究主要构建交战级和任务级模型, 建模对象涵盖电子对抗武器装备、人员设施、关系、行为规则和环境, 主要分为体系要素、体系关系和体系环境等3 类,如图3 所示。

图 3 电子对抗装备体系仿真模型组成

4 体系仿真模型构建

聚焦数字空间模拟联合电子对抗装备的体系作战效能, 需围绕体系仿真所需数字模型对各个环节开展建模, 主要从联合电子对抗装备体系的组成要素、体系关系和体系环境等三个方面开展建模研究。

4.1 体系要素建模

在信息化战争中, 发挥电子对抗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要素不仅仅局限于联合电子对抗装备, 还包括作战人员、保障能力、知识等要素, 典型作战效能影响传递如图4 所示。其中作战人员操作电子对抗装备的水平决定了装备作战能力发挥的大小; 保障能力高低决定了装备故障后恢复作战能力的时间; 知识是电子对抗装备发挥效能的核心, 知识的完备性决定了作战效能, 比如目标辐射源的电子目标信号库、识别库和干扰库等。因此, 联合电子对抗装备的作战效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固有能力, 是敌我博弈、操作人员水平、保障能力与知识完备性综合影响的结果, 体系要素建模需要进行统一考虑。

电子对抗天然的对抗属性决定了敌我博弈关系是影响作战效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以雷达干扰作战为例,雷达目标工作模式、抗干扰策略和信号辐射样式的变化改变了雷达的信号处理性能, 影响了干扰机发射的干扰信号在频率域、能量域的积累, 直接决定了干扰的作战效能。

图4 电子对抗装备作战效能影响传递示意图

在作战能力概率特性的体现方面, 电子对抗侦察综合考虑侦察装备射频通道传输、信号处理能力, 构建信号截获概率模型, 进而计算分析目标态势感知(测向、定位)、侦察监视(持续精确定位跟踪)的概率; 电子干扰方面, 要综合考虑雷达工作模式运用概率、干扰装备对特定雷达不同工作模式的对抗效果等信息, 统计分析干扰机对特定雷达干扰起效的概率。

4.2 体系关系建模

在关注单装能力的数字仿真中, 关系建模重点以单个装备和系统为对象, 描述装备系统内部的组成关系、通信关系, 模拟仿真单个装备系统的作战效能[14;15]。围绕联合电子对抗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 体系关系的概念扩展为影响体系作战能力的系统所有关联, 主要包括网络通信、协同关系、任务关系、影响关系以及对抗关系等方面, 如图5 所示。

图5 系统关系与体系关系的对比

在体系要素组成相对固定的条件下, 体系关系的不同优化组合是体现体系进化型、涌现性的关键。围绕体系化对抗。体系关系的建模可以分为物理关系和任务关系。其中物理关系主要是装备实体间客观存在的关系, 包括装备系统的物理组成、通信链路;任务关系是对灵活可变的信息化作战关联性的抽象和描述, 包括指挥关系、协同关系、对抗关系和保障关系等, 如图6 所示。

物理关系的建模主要体现装备实体的固有关联, 而任务关系主要体现电磁空间作战的灵活多变特性。根据敌我态势、作战形势、目标及环境的变化, 灵活调整体系要素间的关联关系, 实时重构指挥链、态势感知链、火力打击链、电子进攻链和作战保障链, 支撑体系化对抗过程的动态仿真。

在联合电子对抗作战行动中, 军委/战区的战略要求是联合电子对抗装备体系的总目标, 总目标可以分解为电子对抗任务具体实现的子目标, 子目标关联相应的作战任务, 作战任务指派执行单元, 即作战编组或者系统, 实现体系总体目标、任务、执行单元的分解[6], 体系目标与任务、执行单元的关系如图7 所示。通过优化任务, 执行单元间的体系关系, 支撑任务目标和体系总体目标的实现。

图6 体系关系模型组成图

图7 体系目标–任务–执行单元关系图

在联合电子对抗装备体系动态仿真过程中, 体系关系的构建、调整和消除受外界客观条件的影响, 通常分为决策机构人工调整、行为规则自主调整两类。对于战役级任务中可预见的敌我态势变化, 由联合电子对抗指挥机构进行调整[16], 具体以行动指令、导调控制指令等方式进行人工配置, 比如指挥关系、协同关系和保障关系等; 对于战术级任务中战场态势的临机变化, 在电子对抗作战规则、装备行为规则等规则模型的约束下, 对装备执行单元的作战行为进行自主调整, 比如临机协同作战关系、目标对抗关系等。

以电子干扰无人机群执行防空压制任务为例, 基于敌我态势和威胁度排序[17]、目标价值和干扰效益动态计算[18]等维度, 分配电子干扰的对抗目标, 实时调整无人机群间的协作分工关系、敌我目标对抗关系, 在体系要素组成多样的基础上通过任务聚合产生多样性, 实现任务目标效能的最优化, 如图8 所示。

图8 无人机群体系对抗关系调整示意图

以协同侦察为例, 空中预警机、电子侦察机、指挥所和地面侦察站等组成的电子对抗协同侦察体系按照既定作战流程执行空中、地海面电子目标的侦察任务。在空中侦察机截获高价值、高威胁的空中目标后, 通过协同规则自动引导相关的地面侦察站对空中目标进行协同侦察、高精度定位, 在传统电子对抗信号侦察能力的基础上产生能力涌现, 形成高精度持续侦察监视的能力, 如图9 所示。

图9 协作关系灵活调整示意图

4.3 体系环境建模

狭义上的电子对抗装备的体系环境特指在一定的战场空间内的电磁环境。根据电磁环境的定义和形成机理, 电磁环境主要包括人为因素电磁辐射、自然因素电磁辐射和电磁传输影响因素等[15], 如图10 所示。通过对战场电磁环境的建模, 实时计算环境对装备作战效能的影响。

图10 电磁环境模型组成图

广义的体系环境是在电磁环境的基础上, 面向体系作战效能进一步扩展, 是影响电磁频谱作战能力发挥的外部环境要素总和, 涵盖陆、海、空、天与电磁等物理空间对电子对抗作战效能的综合影响。例如, 针对某一方向的联合电子对抗侦察能力, 电磁环境对电子侦察装备个体效能产生影响, 但是通过体系内电子侦察装备的结构优化, 主要包括协同关系、空间位置关系和频域重复覆盖关系等, 可以将电磁环境对整体综合能力的影响降低。

5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电磁频谱作战, 电磁频谱连接并控制陆、海、空与天等物理空间, 是获取制信息权的关键。电子对抗是电磁频谱作战的核心手段, 各军事强国均着力提升其体系作战能力。本文站在联合电子对抗装备体系的视角, 围绕电子对抗装备体系的仿真模拟, 研究了电子对抗装备体系的内涵, 分析了电子对抗装备体系的仿真模型构建思路, 形成了一整套联合电子对抗装备体系仿真模型的建模框架, 可有效支撑数字工程和数字平行战场中电子对抗装备体系构建和集成运用研究。信息化作战背景下, 电子对抗作战力量的整体作战能力高低与装备体系要素组成合理性、体系结构关系优化程度及战场环境适应性等紧密相关。围绕体系作战能力的提升, 通过联合电子对抗装备体系研究环境开展体系仿真模拟, 牵引装备成体系建设, 成体系发挥效能逐渐成为共识。后续将在体系仿真模型建模思路和框架的基础上, 持续开展电子对抗装备体系模的构建和优化校验研究, 支撑联合电子对抗装备体系建设与运用。

   
次浏览       
 
相关文章

用户手册:EA Helper
自然语言自动化生成图
使用iSpace进行多人协作建模
基于模型的软件复用(MBSR)
 
相关文档

AUTOSAR_TR_BSW UML模型建模指南
UML时间图建模(基于EA)
UML 模型框架(基于EA)
UML序列图编写规范
 
相关课程

UML+EA+面向对象分析设计
UML + 嵌入式系统分析设计
业务建模与业务分析
基于UML和EA进行系统分析设计

最新活动计划
QT应用开发 11-21[线上]
C++高级编程 11-27[北京]
LLM大模型应用与项目构建 12-26[特惠]
UML和EA进行系统分析设计 12-20[线上]
数据建模方法与工具 12-3[北京]
SysML建模专家 1-16[北京]
 
 
最新文章
在EA中内嵌文档- Artifact
EA中模型视图
EA中的实体关系图
使用EA进行风险建模
EA中的项目词汇表
EA的模型导出或导入csv文件
自定义表格(Custom Table)在EA中的使用
Gap Analysis Matrix(差距分析矩阵)
更多...   
MBSE工具
MBSE平台
建模工具 EA
模型库-Model Center
需求管理-ReqManager
自动建模-Modeler
多级仿真-Sys Simulator
代码工程-Code Engineer
文档生成器-DocGenerator
更多...   
成功案例
广汽研究院 SysML+EA+软件分析设计
高合汽车研发部门 建模工具EA、WebEA、学习视频
国汽智联 建模工具EA、模型库、WebEA和iSpace
亿咖通 MBSE工程体系与工具链咨询
中航无人机 MBSE工具链
吉利汽车 购买EA工具
华科汽车零部件 购买EA工具
东风岚图汽车 购买EA工具 以及EA定制开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