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 文章 文库 Lib 视频 iPerson 课程 认证 咨询 工具 讲座 Modeler   Code  
会员   
 
  
 
 
     
   
分享到
三、高性能WEB开发进阶(下)
 
火龙果软件    发布于 2014-04-24
 

五、高性能WEB开发之页面呈现、重绘、回流(1)

在讨论页面重绘、回流之前。需要对页面的呈现流程有些了解,页面是怎么把html结合css等显示到浏览器上的,下面的流程图显示了浏览器对页面的呈现的处理流程。可能不同的浏览器略微会有些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类似的。

在讨论页面重绘、回流之前。需要对页面的呈现流程有些了解,页面是怎么把html结合css等显示到浏览器上的,下面的流程图显示了浏览器对页面的呈现的处理流程。可能不同的浏览器略微会有些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类似的。

1. 浏览器把获取到的html代码解析成1个Dom树,html中的每个tag都是Dom树中的1个节点,根节点就是我们常用的document对象( tag)。dom树就是我们用firebug或者IE Developer Toolbar等工具看到的html结构,里面包含了所有的html tag,包括display:none隐藏,还有用JS动态添加的元素等。

2. 浏览器把所有样式(主要包括css和浏览器的样式设置)解析成样式结构体,在解析的过程中会去掉浏览器不能识别的样式,比如IE会去掉-moz开头的样式,而firefox会去掉_开头的样式。

3、dom tree和样式结构体结合后构建呈现树(render tree),render tree有点类似于dom tree,但其实区别有很大,render tree能识别样式,render tree中每个node都有自己的style,而且render tree不包含隐藏的节点(比如display:none的节点,还有head节点),因为这些节点不会用于呈现,而且不会影响呈现的,所以就不会包含到render tree中。注意 visibility:hidden隐藏的元素还是会包含到render tree中的,因为visibility:hidden 会影响布局(layout),会占有空间。根据css2的标准,render tree中的每个节点都称为box(Box dimensions),box所有属性:width,height,margin,padding,left,top,border等。

4. 一旦render tree构建完毕后,浏览器就可以根据render tree来绘制页面了。

回流与重绘

1. 当render tree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因为元素的规模尺寸,布局,隐藏等改变而需要重新构建。这就称为回流(其实我觉得叫重新布局更简单明了些)。每个页面至少需要一次回流,就是在页面第一次加载的时候。

2. 当render tree中的一些元素需要更新属性,而这些属性只是影响元素的外观,风格,而不会影响布局的,比如background-color。则就叫称为重绘。

注:从上面可以看出,回流必将引起重绘,而重绘不一定会引起回流。

什么操作会引起重绘、回流

其实任何对render tree中元素的操作都会引起回流或者重绘,比如:

1. 添加、删除元素(回流+重绘)

2. 隐藏元素,display:none(回流+重绘),visibility:hidden(只重绘,不回流)

3. 移动元素,比如改变top,left(jquery的animate方法就是,改变top,left不一定会影响回流),或者移动元素到另外1个父元素中。(重绘+回流)

4. 对style的操作(对不同的属性操作,影响不一样)

5. 还有一种是用户的操作,比如改变浏览器大小,改变浏览器的字体大小等(回流+重绘)

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代码是如何影响回流和重绘的:

var s = document.body.style;   

s.padding = "2px"; // 回流+重绘
s.border = "1px solid red"; // 再一次 回流+重绘

s.color = "blue"; // 再一次重绘
s.backgroundColor = "#ccc"; // 再一次 重绘

s.fontSize = "14px"; // 再一次 回流+重绘

// 添加node,再一次 回流+重绘
document.body.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abc!'));

请注意我上面用了多少个再一次。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回流比重绘的代价要更高,回流的花销跟render tree有多少节点需要重新构建有关系,假设你直接操作body,比如在body最前面插入1个元素,会导致整个render tree回流,这样代价当然会比较高,但如果是指body后面插入1个元素,则不会影响前面元素的回流。

聪明的浏览器

从上个实例代码中可以看到几行简单的JS代码就引起了6次左右的回流、重绘。而且我们也知道回流的花销也不小,如果每句JS操作都去回流重绘的话,浏览器可能就会受不了。所以很多浏览器都会优化这些操作,浏览器会维护1个队列,把所有会引起回流、重绘的操作放入这个队列,等队列中的操作到了一定的数量或者到了一定的时间间隔,浏览器就会把flush队列,进行一个批处理。这样就会让多次的回流、重绘变成一次回流重绘。

虽然有了浏览器的优化,但有时候我们写的一些代码可能会强制浏览器提前flush队列,这样浏览器的优化可能就起不到作用了。当你请求向浏览器请求一些style信息的时候,就会让浏览器flush队列,比如:

1. offsetTop, offsetLeft, offsetWidth, offsetHeight

2. scrollTop/Left/Width/Height

3. clientTop/Left/Width/Height

4. width,height

5. 请求了getComputedStyle(), 或者 ie的 currentStyle

当你请求上面的一些属性的时候,浏览器为了给你最精确的值,需要flush队列,因为队列中可能会有影响到这些值的操作。

如何减少回流、重绘

减少回流、重绘其实就是需要减少对render tree的操作,并减少对一些style信息的请求,尽量利用好浏览器的优化策略。具体方法有:

1. 不要1个1个改变元素的样式属性,最好直接改变className,但className是预先定义好的样式,不是动态的,如果你要动态改变一些样式,则使用cssText来改变,见下面代码:

// 不好的写法  
var left = 1;
var top = 1;
el.style.left = left + "px";
el.style.top = top + "px";

// 比较好的写法
el.className += " className1";

// 比较好的写法
el.style.cssText += "; left: " + left + "px; top: " + top + "px;";

2. 让要操作的元素进行"离线处理",处理完后一起更新,这里所谓的"离线处理"即让元素不存在于render tree中,比如:

a) 使用documentFragment或div等元素进行缓存操作,这个主要用于添加元素的时候,大家应该都用过,就是先把所有要添加到元素添加到1个div(这个div也是新加的),

最后才把这个div append到body中。

b) 先display:none 隐藏元素,然后对该元素进行所有的操作,最后再显示该元素。因对display:none的元素进行操作不会引起回流、重绘。所以只要操作只会有2次回流。

3 不要经常访问会引起浏览器flush队列的属性,如果你确实要访问,就先读取到变量中进行缓存,以后用的时候直接读取变量就可以了,见下面代码:

// 别这样写,大哥  
for(循环) {
elel.style.left = el.offsetLeft + 5 + "px";
elel.style.top = el.offsetTop + 5 + "px";
}

// 这样写好点
var left = el.offsetLeft,top = el.offsetTop,s = el.style;
for(循环) {
left += 10;
top += 10;
s.left = left + "px";
s.top = top + "px";
}

4. 考虑你的操作会影响到render tree中的多少节点以及影响的方式,影响越多,花费肯定就越多。比如现在很多人使用jquery的animate方法移动元素来展示一些动画效果,想想下面2种移动的方法:

// block1是position:absolute 定位的元素,它移动会影响到它父元素下的所有子元素。  
// 因为在它移动过程中,所有子元素需要判断block1的z-index是否在自己的上面,
// 如果是在自己的上面,则需要重绘,这里不会引起回流
$("#block1").animate({left:50});
// block2是相对定位的元素,这个影响的元素与block1一样,但是因为block2非绝对定位
// 而且改变的是marginLeft属性,所以这里每次改变不但会影响重绘,
// 还会引起父元素及其下元素的回流
$("#block2").animate({marginLeft:50});

实例测试

最后用2个工具对上面的理论进行一些测试,这2个工具是在我 "web 性能测试工具推荐" 文章中推荐过的工具,分别是:dynaTrace(测试ie),Speed Tracer(测试Chrome)。

第一个测试代码不改变元素的规则,大小,位置。只改变颜色,所以不存在回流,仅测试重绘,代码如下:

<body>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s = document.body.style;
var computed;
if (document.body.currentStyle) {
computed = document.body.currentStyle;
} else {
computed = document.defaultView.getComputedStyle(document.body, '');
}
function testOneByOne(){
s.color = 'red';;
tmp = computed.backgroundColor;
s.color = 'white';
tmp = computed.backgroundImage;
s.color = 'green';
tmp = computed.backgroundAttachment;
}

function testAll() {
s.color = 'yellow';
s.color = 'pink';
s.color = 'blue';

tmp = computed.backgroundColor;
tmp = computed.backgroundImage;
tmp = computed.backgroundAttachment;
}
</script>
color test <br />
<button onclick="testOneByOne()">Test One by One</button>
<button onclick="testAll()">Test All</button>
</body>

testOneByOne 函数改变3次color,其中每次改变后调用getComputedStyle,读取属性值(按我们上面的讨论,这里会引起队列的flush),testAll同样是改变3次color,但是每次改变后并不马上调用getComputedStyle。

我们先点击Test One by One按钮,然后点击 Test All,用dynaTrace监控如下:

上图可以看到我们执行了2次button的click事件,每次click后都跟一次rendering(页面重绘),2次click函数执行的时间都差不多,0.25ms,0.26ms,但其后的rendering时间就相差一倍多。(这里也可以看出,其实很多时候前端的性能瓶颈并不在于JS的执行,而是在于页面的呈现,这种情况在用JS做到富客户端中更为突出)。我们再看图的下面部分,这是第一次rendering的详细信息,可以看到里面有2行是 Scheduleing layout task,这个就是我们前面讨论过的浏览器优化过的队列,可以看出我们引发2次的flush。

再看第二次rendering的详细信息,可以看出并没有Scheduleing layout task,所以这次rendering的时间也比较短。

测试代码2:这个测试跟第一次测试的代码很类似,但加上了对layout的改变,为的是测试回流。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head>
<body>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s = document.body.style;
var computed;
if (document.body.currentStyle) {
computed = document.body.currentStyle;
} else {
computed = document.defaultView.getComputedStyle(document.body, '');
}
function testOneByOne(){
s.color = 'red';
s.padding = '1px';
tmp = computed.backgroundColor;
s.color = 'white';
s.padding = '2px';
tmp = computed.backgroundImage;
s.color = 'green';
s.padding = '3px';
tmp = computed.backgroundAttachment;
}

function testAll() {
s.color = 'yellow';
s.padding = '4px';
s.color = 'pink';
s.padding = '5px';
s.color = 'blue';
s.padding = '6px';

tmp = computed.backgroundColor;
tmp = computed.backgroundImage;
tmp = computed.backgroundAttachment;
}
</script>
color test <br />
<button onclick="testOneByOne()">Test One by One</button>
<button onclick="testAll()">Test All</button>
</body>

用dynaTrace监控如下:

相信这图不用多说大家都能看懂了吧,可以看出有了回流后,rendering的时间相比之前的只重绘,时间翻了3倍了,可见回流的高成本性啊。

大家看到时候注意明细处相比之前的多了个 Calcalating flow layout。

最后再使用Speed Tracer测试一下,其实结果是一样的,只是让大家了解下2个测试工具:

测试1:

图上第一次点击执行2ms(其中有50% 用于style Recalculation), 第二次1ms,而且第一次click后面也跟了2次style Recalculation,而第二次点击却没有style Recalculation。

但是这次测试发现paint重绘的时间竟然是一样的,都是3ms,这可能就是chrome比IE强的地方吧。

测试2:

从图中竟然发现第二次的测试结果在时间上跟第一次的完全一样,这可能是因为操作太少,而chrome又比较强大,所以没能测试明显结果出来,

但注意图中多了1个紫色部分,就是layout的部分。也就是我们说的回流。

六、该如何加载Google-Analytics(或其他第三方)的JS

很多网站为了获取用户访问网站的统计信息,使用了google-analytics或其他分析网站(下面的讨论中只提google-analytics,简称ga)。注册ga后,ga就会生成一段js脚本,很多人直接把这段js复制到的最后面就完事。可是ga自动生成的这段JS真的就是最合理的吗?

哪怎么样才算是合理,怎样才是不合理了?因ga只是1个分析工具,它的使用绝对不能影响到我们的程序,如果影响了,则是不合理的。不影响则是合理的。

目前ga的使用:

先看看ga自动生成的js脚本,如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gaJsHost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ssl." : "http://www.");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gaJsHost + "google-analytics.com/ga.js'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try {
var pageTracker = _gat._getTracker("UA-123456-1");
pageTracker._trackPageview();
} catch(err) {}</script>

看这段代码,使用document.write来加载JS,注意了,这样加载js是阻塞加载的,就是这个js没加载完,后面的所有资源和JS都不能下载和执行。可能你会觉的这段代码在body的最后面,后没已经没内容,没什么会阻塞的了。

还有一些你忽略了,相信很多人在写JS的时候需要在页面加载完毕后执行一些JS或AJAX,一般写在window.onload 事件,或者写入jquery的$(document).ready()方法中。这些JS就会被阻塞。如果我们的页面上很多数据在window.onload中使用AJAX加载,而偏偏这个时候ga因为某些原因(和谐和谐)不能访问,或者访问很慢的时候。问题就来,我们自己的JS一直在等待ga的JS加载完,只有等ga的js加载超时后才会执行我们的JS。

实例:

下面的代码使用jquery在document.ready发送1个ajax请求(请求126.com)。测试前修改host文件,让ga的js无法加载: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view sourceprint?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ajax.googleapis.com/ajax/libs/jquery/1.4/jquery.min.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document).ready(function(){
$.get("http://www.126.com/");
});
</script>
</head>
<body>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gaJsHost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ssl." : "http://www.");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gaJsHost + "google-analytics.com/ga.js'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try {
var pageTracker = _gat._getTracker("UA-123456-1");
pageTracker._trackPageview();
} catch(err) {}</script>
</body>
</html>

监控图:

上图可以看出ga加载不了,在20秒超时后,才执行我们的ajax请求,我们的ajax请求才花0.173s,但却等了20s。

合理使用ga:

要合理使用ga,需要解决2个问题:

1. 如何非加载ga的js,

2. 如何在ga的ja加载完毕后立刻执行 var pageTracker = _gat._getTracker("UA-123456-1");pageTracker._trackPageview(); 代码。

非阻塞加载js的方法,主要有2种:

1. 动态创建

2.使用new Image().src="", 这种方法只会下载JS,而不会解析JS。所以用这个加载js后,里面的函数也不能调用(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预加载)。

完善后的代码: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gaJsHost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ssl." : "http://www.");
var head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gaJsHost + "google-analytics.com/ga.js";

var done = false; // 防止onload,onreadystatechange同时执行
// 加载完毕后执行,适应所有浏览器
script.onload = script.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if (!done && (!this.readyState || this.readyState === "loaded" || this.readyState === "complete")){
done = true;
try {
var pageTracker = _gat._getTracker("UA-123456-16");
pageTracker._trackPageview();
} catch(err) {}
script.onload = script.onreadystatechange = null;
}
};
head.insertBefore(script,head.firstChild);
</script>

上面代码修改自jquery的ajax代码。上面代码很容易理解,动态创建script来加载js,通过onload,或 onreadystatechange 事件来加载完毕后执行代码。

代码修改完毕后再监控测试如下;

图中看出ga照样加载了20s,但我们的ajax请求并没有等20s后才执行,而是立刻执行了。

jquery 加载ga:

可能你觉的上面的代码写的比较多,比较繁琐,如果你用jquery的话,可以简化成下面这样:

 var gaJsHost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ssl." : "http://www.");  
$.getScript(gaJsHost + "google-analytics.com/ga.js",function(){
try {
var pageTracker = _gat._getTracker("UA-123456-16");
pageTracker._trackPageview();
} catch(err) {}
});

七、高性能WEB开发之flush让页面分块逐步呈现

在处理比较耗时的请求的时候,我们总希望先让用户先看到部分内容,让用户知道系统正在进行处理,而不是无响应。一般大家在处理这种情况,都使用ajax,先把html输出到客户端,然后再用ajax取加载比较耗时的资源。用ajax麻烦的地方是增加了请求数,而且需要写额外的js代码、和js调用的请求接口。

正对这种情况,还有一种处理方法,就是让response分块编码进行传输。response分块编码,可以先传输一部分不需要处理的html代码到客户端,等其他耗时代码执行完毕后再传输另外的html代码。

分块编码(chunked encoding)

chunked encoding 是http1.1 才支持编码格式(当然目前没有哪个浏览器不支持1.1了),chunked encoding 与一般的响应区别如下:

正常的响应:  
HTTP/1.1 200 OK
Cache-Control: private, max-age=60
Content-Length: 75785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其他response headers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chunked encoding 响应:  
HTTP/1.1 200 OK
Cache-Control: private, max-age=60
Content-Length: 75785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其他response headers

chunk #1(这里通常是16进制的数字,标志这个块的大小)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chunk #2
<div .....

chunk #3
....</body></html>

实例(JSP)

一个简单的页面,分为头部(header)和内容(部分),假设内容部分需要读取数据库,花费3秒时间,然后显示csdn的logo。header部分显示cnblogs的logo。代码如下:

<body> 
<div id="head" style="border:1px solid #ccc;">
cnblogs logo <img src="http://images.cnblogs.com/logo_small.gif" />
</div>
<br />
<div id="content" style="border:1px solid blue;">
<%
// 睡眠3秒
Thread.currentThread().sleep(3000);
%>
csdn logo<br />
<img src="http://csdnimg.cn/www/images/csdnindex_piclogo.gif" />
</div>
</body>

演示地址:http://213.186.44.204:8080/ChunkTest/nochunk.jsp (服务器比较差,请大家温柔点)

打开这个演示地址发现很正常的页面,在3秒后才开始下载显示2个logo,资源加载瀑布图如下:

现在把代码改成如下,加上flush,让response把之前的html分块输出:

<div id="head" style="border:1px solid #ccc;"> 
cnblogs logo <img src="http://images.cnblogs.com/logo_small.gif" />
</div>
<%
out.flush(); // flush response,分块输出
%>
<br />
<div id="content" style="border:1px solid blue;">
<%
// 睡眠3秒
Thread.currentThread().sleep(3000);
%>
csdn logo<br />
<img src="http://csdnimg.cn/www/images/csdnindex_piclogo.gif" />
</div>

演示地址:http://213.186.44.204:8080/ChunkTest/chunk.jsp

打开这个演示地址,是不是发现cnblogs logo先下载显示出来,3秒后csdn logo才显示,资源加载图如下:

从这个图发现,cnblogs的logo在jsp页面还没执行完就开始下载了,这就是分块输出的效果。

监控工具:

如何知道我们是否成功使用了chunk encoding了 ,只要用工具查看response header 中是否包含了Transfer-Encoding: chunked,如果包含了,则是分块了。但要想监控分块的详细信息,据我所知,目前只有httpwatch支持,可以查看我们到底分了多少块,但是数量好像都多显示了1个,如下图:

 
相关文章

深度解析:清理烂代码
如何编写出拥抱变化的代码
重构-使代码更简洁优美
团队项目开发"编码规范"系列文章
 
相关文档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
软件重构v2
代码整洁之道
高质量编程规范
 
相关课程

基于HTML5客户端、Web端的应用开发
HTML 5+CSS 开发
嵌入式C高质量编程
C++高级编程
 
分享到
 
 


使用decj简化Web前端开发
Web开发框架形成之旅
更有效率的使用Visual Studio
MVP+WCF+三层结构搭建框架
ASP.NET运行机制浅析【图解】
编写更好的C#代码
10个Visual Studio开发调试技巧
更多...   


.NET框架与分布式应用架构设计
.NET & WPF & WCF应用开发
UML&.Net架构设计
COM组件开发
.Net应用开发
InstallShield


日照港 .NET Framework & WCF应用开发
神华信息 .NET单元测试
北京 .Net应用软件系统架构
台达电子 .NET程序设计与开发
赛门铁克 C#与.NET架构设计
广东核电 .Net应用系统架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