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没干什么,进展很慢的说,吼吼……
说正事儿,看完下面的内容可以回答“用例怎么写、什么样的用例是有用的用例”?
首先说用例是什么?用例就是需求,主要是说明系统如何工作的功能性或行为性需求。
详述式的用例格式:
用例名称: |
以动词开始 |
范围: |
要设计的系统 |
级别: |
“用户目标”或“子功能” |
主要参与者: |
调用系统,使之交付服务 |
涉众及其关注点: |
关注该用例的人,及其需要 |
前置条件: |
值得告知读者的,开始前必须为真的条件 |
成功保证: |
值得告知读者的 ,成功完成必须满足的条件 |
主成功场景: |
典型的、无条件的、理想方式的成功场景 |
扩展: |
成功或失败的替换场景 |
特殊需求: |
相关的非功能性的需求 |
技术和数据变元表: |
不同的I/O方法和数据格式 |
发生频率: |
影响对实现的调查、测试和时间安排 |
杂项: |
例如未解决问题 |
表示用例的有效级别(准则):
- 老板测试
- EBP测试
- 规模测试
老板测试:老板问:“你整天都干什么了?”,你回答:“登录系统。”老板会满意吗?,那么该用例不会通过老板测试,这意味着该用例与达到可量化价值的结果没有太大关系。
EBP测试:EBP即基本业务过程(一个人于某个时刻在一个地点所执行的任务,用以响应业务事件。该任务能够增加可量化的业务价值,并以持久状态留下数据。)
规模测试:用例由单独的活动或步骤组成,相反,用例通常包含多个步骤,在详述式用例通常需要3~10页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