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
本文将带你深入软件开发的初始,了解写代码前要做的几件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腾讯云开发者,由火龙果软件Linda编辑,推荐。 |
|
程序员往往习惯于接到需求立马开始撸代码,原因无非是需求急任务重老板盯得紧。但在实际的开发场景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写完代码,需求变了;人力多了,质量差了;业务代码,写起来没劲……
在追崇多人协作的现代软件开发体系下,这些问题背后的前置解决方案,其实就是设计和建模。本文将带你深入软件开发的初始,了解写代码前要做的几件事。
01
软件开发需求现状与实际困局
古早时期的软件开发,老夫写代码就是一把梭,Ctr C+V,单测是什么?直接上线!有问题下个版本再改,业务需求不等人,哪有时间做排期。
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当前时代下的软件开发已经形成了集团军作战、体系化排需、工程化落地、自动化测试的正规路子。——从需求,编码实现,测试,发布的流程中不断优化,利用
CICD,加速迭代。
即便是业界广受推崇的“Two Pizza Team”,除了 2-3 个研发人员,也还会配备一定规模的产品经理,更别提测试、运维、运营等人员了。需求越来越复杂,人力堆砌就成了必然,想上线?先取号排期吧!
然而,研发流程确实规范化了,速度也确实提上去了,需求变更却还是让开发人员头痛不已,项目质量也在持续变差。老板还在“速度、质量、成本”的不可能三角中,一遍一遍地强调既、又、还……
怎么办?结构性的问题往往无解,但动手写业务需求代码前,确实还有更多提高效率的工作可以做——设计和建模。
02
为什么要做设计和建模?
所谓架构师,是软件开发中那些对业务抽象做得最好的人,随着级别的提升,工程师所面对的需求会越来越抽象。承接抽象需求,提供抽象架构是架构师走向卓越的必经之途。
这有点类似于建筑行业,一栋摩天大楼的落地建成,往往需要特别精密的前期测算与图纸设计,在分析设计之后,按照图纸规划施工——写代码也应当如此。
设计建模的有效性源于,一,重新回到业务的跑道,跟业务一致;二,设计建模才能让协作真实有效;
研发和业务需求的摩擦,本质是研发实现跟实际需求不一致,无论是研发走偏了,没有理解需求,还是需求本身不能满足涉众的利益,都会使得最终上线的功能需要回炉重造,折磨项目组的成员。从设计的语言上看,设计的层次有所不同,不仅仅有代码细节上的设计,也有业务上高层次的设计,高层次的设计是用业务的术语去表达,最贴近业务实际情况,也能帮助研发同学发现业务中不合理的点。
进行设计建模能够让协作变得有效,一方面,设计建模前期是沟通和信息对齐,将协作的内容提前,一方面,采用合适的图形化工具,review
的成本是相对较低的。
03
设计和建模的三个关键点
3.1 业务建模
业务建模主要聚焦于分析涉众利益,厘清业务流程。从工具上来说,主要是用例图,流程图;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是找人(利益涉众,系统执行者),找业务实体(其余系统,相关的重要对象)。
分析涉众利益:
找到软件产品的愿景,愿景表达了软件产品带来的核心意义。
找到利益相关的的涉众和其利益诉求。
一部戏演什么内容,不是演员决定,而是由台下各种观众的口味角逐而定。观众按照重要性排排坐,优先照顾第一排的口味
、然后第二排、第三排….…同理,软件系统也要依次照顾各排涉众的利益。涉众利益之间的冲突和平衡,决定了系统的需求。对于实在照顾不到的后排,很多时候只好抱歉了,这个系统可能会损害你的利益。
业务用例图:
知道了涉众的利益之后,就要分析业务流程,并对现有的流程进行改进。软件产品没诞生之前,业务是如何被处理的,找到原来业务的处理方式则可以梳理出业务用例。
以一个商城购买配送系统为例:
物流公司和设备渠道商都是辅助购买设备的执行者,因此放到右边。值得注意的是,业务用例要体现价值,虽然在实际业务流程中,商户同时做了很多事情,比如签收设备,但签收设备不能反映业务价值,故而只有一个购买设备的用例。
3.2 业务流程分析
完整的业务流程图可能很庞大,需要关注的是其中最有可能影响涉众利益的流程片段,如下为购买设备业务流程中配送设备的流程片段:
这里的业务流程问题体现在,配送设备的流程是在全部业务流程中较为繁重,人肉工作量大的流程片段,不符合涉众利益。所以系统需要改进流程,替代人的部分工作,如下图。
业务序列图中,每一个箭头代表的是职责,在业务序列图中,需要考虑的是职责的层次问题,过小的职责放入流程图中,会导致信息过载,忽略最有价值的职责。
业务流程分析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研发同学可以利用需求中的信息,同时加上自己跟涉众的日常沟通和调研,把握核心的涉众利益,业务用例和业务流程,就可以解决大部分在需求上的理解偏差问题。
3.3 系统建模
系统建模关注的是系统与外部的边界和系统自身的职责,主要聚焦两件事:1,画出系统用例;2,写出用例规约。
系统用例图
系统用例图是业务流程中,系统执行者与系统发生的有价值的交互。系统执行者可以是人,可以是外部系统,甚至可以是时间。系统用例要体现系统的价值,系统会做很多事情来实现业务价值,我们应当关注业务价值。有些是低层次的职责,没有体系具体价值,如:“获取商城订单信息”是为了配送订单中的设备而发生,应当关注“配送设备”。
如下是仓配系统的系统用例图:
系统用例规约
有了业务流程图和系统用例图,需要根据进一步细化系统边界上的约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系统执行者与系统的交互细化了详细的约束,系统的稳定性才能提高,如果没有仔细列出约束,有可能会忽略一些边界条件,导致系统的故障;如:仓配系统不考虑来自第三方商城订单要配送的设备数量限制,则会因为第三方商城出现的错误,导致资产损失。
系统约束来源于系统用例,根据业务的规则,详细描述业务流程中的基本路径,扩展路径和约束。值得一提的是,约束不是告诉研发同学如何实现功能,约束是指业务规则,厘清系统执行者与系统之间的边界,以及边界上的约束。设计评审的时候,可以关注关键路径上的安全规则是否到位,这么做对提高系统的安全稳定有极大的帮助。
3.4 类的分析与设计
识别类
常见的类一般有三种——边界类、控制类和实体类。边界类是外部系统在系统内部的映射,借由边界类,系统和外部系统交互。一些接口请求、输入输出都属于边界类的职责。控制类往往体现用例流程,一般情况下,一个用例就是一个控制类。实体类是系统的核心,良好的实体类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复用程度,减低系统的复杂性。
找实体名词
识别具体的类需要去找业务流程、系统流程、系统规约中经常出现的名词。在前文的流程图中,订单、商城、设备、物流、用户是反复出现的名称,说明这就是类的业务实体体现。
找属性
类的属性不是凭空产生,需要对业务实现有价值。找到那些对于系统实现必不可少的属性,放到正确的类中。如仓配系统中的订单,包含订单号,商品,用户。用户则有收件地址。
找职责
业务规则和约束中,可以找到一些实体应当有的职责。以订单为例,其就具备验证合法性的职责。
状态机
对于一些主要的实体类,还需要设计出他的状态机,清晰的状态机能有效地厘清系统内的一些事件和状态,增强系统整体的健壮性。
以仓配系统中的订单为例,从用户购买的待发货状态,到通知物流发货,再到实际发货,物流签收有一系列状态的演变,这都要体现在状态机上。
04
总结
不同的建模理论中提到的名词概念很多,每个概念单独拿出来讲都可以写一个章节或者写成一本书。建议一开始不要陷入各种复杂概念的理解和纠结上,先去充分地理解何为面向对象,建模的本质是映射,再去回看各种建模书中阐述再多的道法术,因为这些招式都是围绕寻找软件对象世界中的人,事,物和规则展开的。
写好代码只是软件实现的工程手段,如果没有好的设计、建模,再好的代码可能也是一种浪费。你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