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由战术地位提升为战略地位,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技术驱动转变为业务驱动,我们不少的单位在着手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都进行了信息化的战略规划,对信息化的建设目标进行了定位,给出了信息化的总体设计架构,也引进了具有良好架构的各种信息系统,却往往抓不住重点,片面的把企业信息化误认为是诸如ERP、CRM、SCM等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实现,能在企业中应用起来就达到了信息化的目的,实质上没做到将企业战略、业务、管理与信息化技术融为一体,也没有注意到企业中混乱、冗杂的低档次数据环境。对于这样的规划思路,信息化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反而会陷入不断投入却始终不能上升到信息化高层应用、真正体现信息化应用效能的局面。如何能真正有效地开展信息化的战略规划,建立合理可行的建设目标,实现既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又做好了信息源的组织与开发、保护好企业的信息资产,体现信息化效能,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信息资源规划是从信息工程(IE)、信息资源管理(IRM)等理论发展而来的。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全面系统的做好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规划。其核心是运用信息工程和数据管理理论及方法,通过总体数据规划,打好数据管理和资源管理的基础,从而作用应用架构层次,促进集成化开发应用的实现。其实,信息化并不是工作业务的简单电子化,它能正常运转的基础和处理的对象更多的时候是各种各样的信息数据,例如,在制造企业里,不论产品设计、材料配件采购、加工制造,还是销售和客户服务等等过程,无不充满着信息的产生、流通和运用,要使各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的频繁、复杂的信息流畅通,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不进行统一的、全面的规划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严格的讲,信息资源规划不是一种信息技术,而是企业信息化战略的系统工程的方法论,它既是一项重要的顶层规划工作,同时也是整个信息化规划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短期时间内,它的作用看似没有建设一、两个信息系统取得的效果那么直接,但它始终是一个完备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中不能迈过的工作任务。缺乏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即便是短期内没有大的问题,若一旦给信息化提出较高一点的要求,就必定要回来补这一课。做好信息资源规划工对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提高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首先,信息资源规划作为信息化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石,也是有益的补充,能帮助完善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框架思路,对企业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更好的更全面的指导性,无论是上线ERP,SCM,PDM等等应用系统,有了良好的信息资源规划基础才有一个好的建设基础。
其次,信息资源规划遵循信息工程的原理,强调数据规范化处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中心和基础作用,强调企业高档次的数据环境,强调企业中各种管理信息系统间的协调和信息流的通畅。通过资源规划建立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才能整合信息资源,真正意义上消除“信息孤岛”,为实现应用系统集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使采购、设计、生产、销售等部门的数据流畅通,实现信息共享。
重要的是,开展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可为决策支持等高级数据应用建立了基础。进行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建立企业的主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不是面向单证报表,而是面向业务主题的进行数据组织存储的。对于一般企业需要建立的典型的主题数据库有:产品、客户、零部件、供应商、订货、员工、文件资料,针对国防工业战线的研究所其关注的企业业务主题的侧重点又有所不一样,除了对企业管理要素关注外,还更关注技术型文件资料、研发技术状态控制、工程规范等,因而整个企业信息化中,无论是管理信息化系统还是类似于PDM等研发过程管理信息化的系统,其数据库结构应该是在较高层次上将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综合、归类并进行分析利用的抽象,而不是逐一按单证、报表的原样建立的,只有这样的解决思路,才能让主题数据库与企业管理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关联,而不是仅与通常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相关联、仅与某个部门的职能管理工作相关联,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基本建立和梳理了企业较为良好的数据环境,才可能开展建设数据集市和数据仓库、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建设决策支持系统等相关工作。
那么如何进行信息资源规划?按照通行的信息工程理论来讲,信息资源规划可主要概括为“建立两种模型和一套标准”。“两种模型”是指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一套标准”是指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实际上是用户需求的综合反映和规范化表达,而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则是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基本的标准,这些标准都要渗透和体现在数据模型之中。
具体的讲,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转变工作思路。
信息化工作建设者们应该按照信息工程的思想方法来重新认识企业,系统地、本质地、概括地把握企业的功能结构,利用信息工程方法论改变在原来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中以“处理”为中心或面向“处理”的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论思想,转变为以数据为中心或面向数据的方式对信息应用进行思考的新思维。
根据信息工程的一个重要原理:
- 一个企业所使用的数据类很少变化,数据实体的类型是稳定的,除了偶尔少量地加入几个新的实体外,变化的只是实体的属性值。
- 稳定的数据模型很好地表达了企业数据的逻辑结构,信息管理人员的任务是把这种数据结构提取出来。
- 虽然企业的数据模型是相对稳定的,但应用这些数据的处理过程却是经常变化的。
- 只有建立了稳定的数据结构,才能使业务处理上的变化能够被计算机信息系统所适应。
- 突出数据处于现代数据处理的中心,数据是稳定的,处理是多变的企业信息化特色,同时,采用“职能区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
三层结构来梳理业务,形成业务模型。
二是重视标准,标准先行。
这里的标准先行就是指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首先要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所谓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是指那些将会决定信息系统质量的、因而也是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基本的标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有: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这些标准都具体地体现在数据模型之中,而且在后续的数据库建设和应用开发中要处处用到。只有在建立了以上三方面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基础上,才可以建立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
三是借助于流程分析的方法,面向职能域进行分析。
流程分析分别指业务流分析和数据流分析。通过对企业各个职能域进行业务流和数据流的调研分析,从而建立起企业信息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形成整个信息化建设的逻辑框架。在做业务流分析的时候,除了要识别主要业务过程,还要有意识地研究新的管理模式,与企业改革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在做数据流分析的时候,要调研分析职能域之间、职能域内部、职能域与外单位间的数据流,而且要做出流量的估算。只有经过这样过细的调研分析,才能进行科学的综合,得出模型化的认识,使企业上下从决策层、管理层到作业层都在信息化建设到底“要做什么”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信息资源与人、财、物资源一样,都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因此,应该象管理其他资源那样管理信息资源,搞好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企业内外信息流的畅通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使耗费了大量精力、财力、物力进行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起到实际的作用,目前我们通过建设信息系统仅仅提高的是工作效率,只有做好了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才可能在将来的工作沉淀中体现信息化的工作效能,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