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捐助,支持我们的公益事业。

1元 10元 50元





认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必填



  求知 文章 文库 Lib 视频 iPerson 课程 认证 咨询 工具 讲座 Modeler   Code  
会员   
 
   
 
 
     
   
 订阅
  捐助
Spark的性能调优
 
作者:四火 来源:InfoQ 发布于 2016-3-7
  2058  次浏览      19
 

基本概念和原则

首先,要搞清楚Spark的几个基本概念和原则,否则系统的性能调优无从谈起:

每一台host上面可以并行N个worker,每一个worker下面可以并行M个executor,task们会被分配到executor上面去执行。Stage指的是一组并行运行的task,stage内部是不能出现shuffle的,因为shuffle的就像篱笆一样阻止了并行task的运行,遇到shuffle就意味着到了stage的边界。

CPU的core数量,每个executor可以占用一个或多个core,可以通过观察CPU的使用率变化来了解计算资源的使用情况,例如,很常见的一种浪费是一个executor占用了多个core,但是总的CPU使用率却不高(因为一个executor并不总能充分利用多核的能力),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让么个executor占用更少的core,同时worker下面增加更多的executor,或者一台host上面增加更多的worker来增加并行执行的executor的数量,从而增加CPU利用率。但是增加executor的时候需要考虑好内存消耗,因为一台机器的内存分配给越多的executor,每个executor的内存就越小,以致出现过多的数据spill over甚至out of memory的情况。

partition和parallelism,partition指的就是数据分片的数量,每一次task只能处理一个partition的数据,这个值太小了会导致每片数据量太大,导致内存压力,或者诸多executor的计算能力无法利用充分;但是如果太大了则会导致分片太多,执行效率降低。在执行action类型操作的时候(比如各种reduce操作),partition的数量会选择parent RDD中最大的那一个。而parallelism则指的是在RDD进行reduce类操作的时候,默认返回数据的paritition数量(而在进行map类操作的时候,partition数量通常取自parent RDD中较大的一个,而且也不会涉及shuffle,因此这个parallelism的参数没有影响)。所以说,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都是涉及到数据分片的,作用方式其实是统一的。通过spark.default.parallelism可以设置默认的分片数量,而很多RDD的操作都可以指定一个partition参数来显式控制具体的分片数量。

上面这两条原理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非常重要,根据硬件和任务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取值。想要取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配置是不现实的。看这样几个例子:

(1)实践中跑的EMR Spark job,有的特别慢,查看CPU利用率很低,我们就尝试减少每个executor占用CPU core的数量,增加并行的executor数量,同时配合增加分片,整体上增加了CPU的利用率,加快数据处理速度。

(2)发现某job很容易发生内存溢出,我们就增大分片数量,从而减少了每片数据的规模,同时还减少并行的executor数量,这样相同的内存资源分配给数量更少的executor,相当于增加了每个task的内存分配,这样运行速度可能慢了些,但是总比OOM强。

(3)数据量特别少,有大量的小文件生成,就减少文件分片,没必要创建那么多task,这种情况,如果只是最原始的input比较小,一般都能被注意到;但是,如果是在运算过程中,比如应用某个reduceBy或者某个filter以后,数据大量减少,这种低效情况就很少被留意到。

最后再补充一点,随着参数和配置的变化,性能的瓶颈是变化的,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不要忘记。例如在每台机器上部署的executor数量增加的时候,性能一开始是增加的,同时也观察到CPU的平均使用率在增加;但是随着单台机器上的executor越来越多,性能下降了,因为随着executor的数量增加,被分配到每个executor的内存数量减小,在内存里直接操作的越来越少,spill over到磁盘上的数据越来越多,自然性能就变差了。
下面给这样一个直观的例子,当前总的cpu利用率并不高:

但是经过根据上述原则的的调整之后,可以显著发现cpu总利用率增加了:

其次,涉及性能调优我们经常要改配置,在Spark里面有三种常见的配置方式,虽然有些参数的配置是可以互相替代,但是作为最佳实践,还是需要遵循不同的情形下使用不同的配置:

1.设置环境变量,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和环境、硬件相关的配置;

2.命令行参数,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不同次的运行会发生变化的参数,用双横线开头;

3.代码里面(比如Scala)显式设置(SparkConf对象),这种配置通常是application级别的配置,一般不改变。

举一个配置的具体例子。slave、worker和executor之间的比例调整。我们经常需要调整并行的executor的数量,那么简单说有两种方式:

1.每个worker内始终跑一个executor,但是调整单台slave上并行的worker的数量。比如,SPARK_WORKER_INSTANCES可以设置每个slave的worker的数量,但是在改变这个参数的时候,比如改成2,一定要相应设置SPARK_WORKER_CORES的值,让每个worker使用原有一半的core,这样才能让两个worker一同工作;

2.每台slave内始终只部署一个worker,但是worker内部署多个executor。我们是在YARN框架下采用这个调整来实现executor数量改变的,一种典型办法是,一个host只跑一个worker,然后配置spark.executor.cores为host上CPU core的N分之一,同时也设置spark.executor.memory为host上分配给Spark计算内存的N分之一,这样这个host上就能够启动N个executor。

有的配置在不同的MR框架/工具下是不一样的,比如YARN下有的参数的默认取值就不同,这点需要注意。

明确这些基础的事情以后,再来一项一项看性能调优的要点。

内存

Memory Tuning,Java对象会占用原始数据2~5倍甚至更多的空间。最好的检测对象内存消耗的办法就是创建RDD,然后放到cache里面去,然后在UI上面看storage的变化;当然也可以使用SizeEstimator来估算。使用-XX:+UseCompressedOops选项可以压缩指针(8字节变成4字节)。在调用collect等等API的时候也要小心——大块数据往内存拷贝的时候心里要清楚。内存要留一些给操作系统,比如20%,这里面也包括了OS的buffercache,如果预留得太少了,会见到这样的错误:

“ Required executor memory (235520+23552 MB) is above the max threshold (241664 MB) of this cluster! Please increase the value of ‘yarn.scheduler.maximum-allocation-mb’.

或者干脆就没有这样的错误,但是依然有因为内存不足导致的问题,有的会有警告,比如这个:

“ 16/01/13 23:54:48 WARN scheduler.TaskSchedulerImpl: Initial job has not accepted any resources; check your cluster UI to ensure that workers are registered and have sufficient memory

有的时候连这样的日志都见不到,而是见到一些不清楚原因的executor丢失信息:

“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org.apache.spark.SparkException: Job aborted due to stage failure: Task 12 in stage 17.0 failed 4 times, most recent failure: Lost task 12.3 in stage 17.0 (TID 1257, ip-10-184-192-56.ec2.internal): ExecutorLostFailure (executor 79 lost)

Reduce Task的内存使用。在某些情况下reduce task特别消耗内存,比如当shuffle出现的时候,比如sortByKey、groupByKey、reduceByKey和join等,要在内存里面建立一个巨大的hash table。其中一个解决办法是增大level of parallelism,这样每个task的输入规模就相应减小。另外,注意shuffle的内存上限设置,有时候有足够的内存,但是shuffle内存不够的话,性能也是上不去的。我们在有大量数据join等操作的时候,shuffle的内存上限经常配置到executor的50%。

注意原始input的大小,有很多操作始终都是需要某类全集数据在内存里面完成的,那么并非拼命增加parallelism和partition的值就可以把内存占用减得非常小的。我们遇到过某些性能低下甚至OOM的问题,是改变这两个参数所难以缓解的。但是可以通过增加每台机器的内存,或者增加机器的数量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增加内存总量来解决。

在选择EC2机器类型的时候,要明确瓶颈(可以借由测试来明确),比如我们遇到的情况就是使用r3.8 xlarge和c3.8 xlarge选择的问题,运算能力相当,前者比后者贵50%,但是内存是后者的5倍。

另外,有一些RDD的API,比如cache,persist,都会把数据强制放到内存里面,如果并不明确这样做带来的好处,就不要用它们。

CPU

Level of Parallelism。指定它以后,在进行reduce类型操作的时候,默认partition的数量就被指定了。这个参数在实际工程中通常是必不可少的,一般都要根据input和每个executor内存的大小来确定。设置level of parallelism或者属性spark.default.parallelism来改变并行级别,通常来说,每一个CPU核可以分配2~3个task。

CPU core的访问模式是共享还是独占。即CPU核是被同一host上的executor共享还是瓜分并独占。比如,一台机器上共有32个CPU core的资源,同时部署了两个executor,总内存是50G,那么一种方式是配置spark.executor.cores为16,spark.executor.memory为20G,这样由于内存的限制,这台机器上会部署两个executor,每个都使用20G内存,并且各使用“独占”的16个CPU core资源;而在内存资源不变的前提下,也可以让这两个executor“共享”这32个core。根据我的测试,独占模式的性能要略好与共享模式。

GC调优。打印GC信息:-verbose:gc -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TimeStamps。要记得默认60%的executor内存可以被用来作为RDD的缓存,因此只有40%的内存可以被用来作为对象创建的空间,这一点可以通过设置spark.storage.memoryFraction改变。如果有很多小对象创建,但是这些对象在不完全GC的过程中就可以回收,那么增大Eden区会有一定帮助。如果有任务从HDFS拷贝数据,内存消耗有一个简单的估算公式——比如HDFS的block size是64MB,工作区内有4个task拷贝数据,而解压缩一个block要增大3倍大小,那么估算内存消耗就是:4*3*64MB。另外,工作中遇到过这样的一个问题:GC默认情况下有一个限制,默认是GC时间不能超过2%的CPU时间,但是如果大量对象创建(在Spark里很容易出现,代码模式就是一个RDD转下一个RDD),就会导致大量的GC时间,从而出现“OutOfMemoryError: GC overhead limit exceeded”,对于这个,可以通过设置-XX:-UseGCOverheadLimit关掉它。

序列化和传输

Data Serialization,默认使用的是Java Serialization,这个程序员最熟悉,但是性能、空间表现都比较差。还有一个选项是Kryo Serialization,更快,压缩率也更高,但是并非支持任意类的序列化。在Spark UI上能够看到序列化占用总时间开销的比例,如果这个比例高的话可以考虑优化内存使用和序列化。

Broadcasting Large Variables。在task使用静态大对象的时候,可以把它broadcast出去。Spark会打印序列化后的大小,通常来说如果它超过20KB就值得这么做。有一种常见情形是,一个大表join一个小表,把小表broadcast后,大表的数据就不需要在各个node之间疯跑,安安静静地呆在本地等小表broadcast过来就好了。

Data Locality。数据和代码要放到一起才能处理,通常代码总比数据要小一些,因此把代码送到各处会更快。Data Locality是数据和处理的代码在屋里空间上接近的程度:PROCESS_LOCAL(同一个JVM)、NODE_LOCAL(同一个node,比如数据在HDFS上,但是和代码在同一个node)、NO_PREF、RACK_LOCAL(不在同一个server,但在同一个机架)、ANY。当然优先级从高到低,但是如果在空闲的executor上面没有未处理数据了,那么就有两个选择:

(1)要么等如今繁忙的CPU闲下来处理尽可能“本地”的数据,

(2)要么就不等直接启动task去处理相对远程的数据。

默认当这种情况发生Spark会等一会儿(spark.locality),即策略(1),如果繁忙的CPU停不下来,就会执行策略(2)。

代码里对大对象的引用。在task里面引用大对象的时候要小心,因为它会随着task序列化到每个节点上去,引发性能问题。只要序列化的过程不抛出异常,引用对象序列化的问题事实上很少被人重视。如果,这个大对象确实是需要的,那么就不如干脆把它变成RDD好了。绝大多数时候,对于大对象的序列化行为,是不知不觉发生的,或者说是预期之外的,比如在我们的项目中有这样一段代码:

rdd.map(r => { 
println(BackfillTypeIndex)
})

其实呢,它等价于这样:

rdd.map(r => { 
println(this.BackfillTypeIndex)
})

不要小看了这个this,有时候它的序列化是非常大的开销。

对于这样的问题,一种最直接的解决方法就是:

val dereferencedVariable = this.BackfillTypeIndex 
rdd.map(r => println(dereferencedVariable)) // "this" is not serialized

相关地,注解@transient用来标识某变量不要被序列化,这对于将大对象从序列化的陷阱中排除掉是很有用的。另外,注意class之间的继承层级关系,有时候一个小的case class可能来自一棵大树。

文件读写

文件存储和读取的优化。比如对于一些case而言,如果只需要某几列,使用rcfile和parquet这样的格式会大大减少文件读取成本。再有就是存储文件到S3上或者HDFS上,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更合适的格式,比如压缩率更高的格式。另外,特别是对于shuffle特别多的情况,考虑留下一定量的额外内存给操作系统作为操作系统的buffer cache,比如总共50G的内存,JVM最多分配到40G多一点。

文件分片。比如在S3上面就支持文件以分片形式存放,后缀是partXX。使用coalesce方法来设置分成多少片,这个调整成并行级别或者其整数倍可以提高读写性能。但是太高太低都不好,太低了没法充分利用S3并行读写的能力,太高了则是小文件太多,预处理、合并、连接建立等等都是时间开销啊,读写还容易超过throttle。

任务

Spark的Speculation。通过设置spark.speculation等几个相关选项,可以让Spark在发现某些task执行特别慢的时候,可以在不等待完成的情况下被重新执行,最后相同的task只要有一个执行完了,那么最快执行完的那个结果就会被采纳。

减少Shuffle。其实Spark的计算往往很快,但是大量开销都花在网络和IO上面,而shuffle就是一个典型。举个例子,如果(k, v1) join (k, v2) => (k, v3),那么,这种情况其实Spark是优化得非常好的,因为需要join的都在一个node的一个partition里面,join很快完成,结果也是在同一个node(这一系列操作可以被放在同一个stage里面)。但是如果数据结构被设计为(obj1) join (obj2) => (obj3),而其中的join条件为obj1.column1 == obj2.column1,这个时候往往就被迫shuffle了,因为不再有同一个key使得数据在同一个node上的强保证。在一定要shuffle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shuffle前的数据规模,比如这个避免groupByKey的例子。下面这个比较的图片来自Spark Summit 2013的一个演讲,讲的是同一件事情:

Repartition。运算过程中数据量时大时小,选择合适的partition数量关系重大,如果太多partition就导致有很多小任务和空任务产生;如果太少则导致运算资源没法充分利用,必要时候可以使用repartition来调整,不过它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其中一个最主要代价就是shuffle。再有一个常见问题是数据大小差异太大,这种情况主要是数据的partition的key其实取值并不均匀造成的(默认使用HashPartitioner),需要改进这一点,比如重写hash算法。测试的时候想知道partition的数量可以调用rdd.partitions().size()获知。

Task时间分布。关注Spark UI,在Stage的详情页面上,可以看得到shuffle写的总开销,GC时间,当前方法栈,还有task的时间花费。如果你发现task的时间花费分布太散,就是说有的花费时间很长,有的很短,这就说明计算分布不均,需要重新审视数据分片、key的hash、task内部的计算逻辑等等,瓶颈出现在耗时长的task上面。

重用资源。有的资源申请开销巨大,而且往往相当有限,比如建立连接,可以考虑在partition建立的时候就创建好(比如使用mapPartition方法),这样对于每个partition内的每个元素的操作,就只要重用这个连接就好了,不需要重新建立连接。

   
2058 次浏览       19
相关文章

基于EA的数据库建模
数据流建模(EA指南)
“数据湖”:概念、特征、架构与案例
在线商城数据库系统设计 思路+效果
 
相关文档

Greenplum数据库基础培训
MySQL5.1性能优化方案
某电商数据中台架构实践
MySQL高扩展架构设计
相关课程

数据治理、数据架构及数据标准
MongoDB实战课程
并发、大容量、高性能数据库设计与优化
PostgreSQL数据库实战培训
最新活动计划
LLM大模型应用与项目构建 12-26[特惠]
QT应用开发 11-21[线上]
C++高级编程 11-27[北京]
业务建模&领域驱动设计 11-15[北京]
用户研究与用户建模 11-21[北京]
SysML和EA进行系统设计建模 11-28[北京]

MySQL索引背后的数据结构
MySQL性能调优与架构设计
SQL Server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让数据库飞起来 10大DB2优化
oracle的临时表空间写满磁盘
数据库的跨平台设计
更多...   

并发、大容量、高性能数据库
高级数据库架构设计师
Hadoop原理与实践
Oracle 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
Oracle数据库开发与管理

GE 区块链技术与实现培训
航天科工某子公司 Nodejs高级应用开发
中盛益华 卓越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五项能力
某信息技术公司 Python培训
某博彩IT系统厂商 易用性测试与评估
中国邮储银行 测试成熟度模型集成(TMMI)
中物院 产品经理与产品管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