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猎人带着一只猎狗,到森林中打猎,猎狗将一只兔子赶出了窝,追了很久也没有追到。后来兔子一拐弯,不知道跑到哪去了。牧羊犬见了,讥笑猎狗说:“你真没用,竟跑不过一只小小的兔子。”猎狗解释说:“你有所不知,不是我无能,只因为我们两个跑的目标完全不同,我仅仅是为了一顿饭而跑,而它却是为了性命啊。”
这话传到了猎人的耳朵里,猎人想,猎狗说得对呀,我要想得到更多的兔子,就得想个办法,消灭“大锅饭”,让猎狗也为自己的生存而奔跑。猎人思前想后,决定对猎狗实行论功行赏。
(大锅饭是扼杀积极性的第一敌人)
于是猎人召开猎狗大会,宣布:在打猎中每抓到一只兔子,就可以得到一根骨头的奖励,抓不到兔子的就没有。
这一招,果然有用,猎狗们抓兔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每天捉到兔子的数量大大增加,因为谁也不愿看见别人吃骨头,自己却干看。
可是,一段时间过后,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猎人发现猎狗们虽然每天都能捉到很多兔子,但兔子的个头却越来越小。
猎人疑惑不解,于是,他便去问猎狗:“最近你们抓的兔子怎么越来越小了?”
猎狗们说:“大的兔子跑得快,小的兔子跑得慢,所以小兔子比大兔子好抓得多了。反正,按你的规定,大的小的奖励都一样,我们又何必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抓大兔子呢?”
猎人终于明白了,原来是奖励的办法不科学啊!于是,他宣布,从此以后,奖励骨头的多少不再与捉到兔子的只数挂钩,而是与捉到兔子的重量挂钩。
此招一出,猎狗们的积极性再一次高涨,捉到兔子的数量和重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猎人很开心。 (考核机制要适当量化,定性和定量要结合)
遗憾的是,好景不长。一段时间过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猎人发现,猎狗们捉兔子的积极性在逐渐下降,而且越是有经验的猎狗下降得越历害。
又是咋回事呢?于是猎人又去问猎狗。
猎狗们对猎人说:“主人啊,我们把最宝贵的青春都奉献给您了,等我们以后老了,抓不动兔子了,你还会给我们骨头吃吗?”
猎人一听,明白了,原来猎狗们需要养老保险,于是,他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规定:每只猎狗每月捉到的兔子达到一个规定的量以后,多余部分可以转化为骨头的贮存,将来老了,捉不到兔子了,就可以享用这些贮存。
这个决定宣布之后,猎狗们群情激昂,抓兔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猎人也无比欣慰,觉得从此可以万事无忧了。(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关注到员工自身的发展,要形成这种企业文化)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优秀的猎狗开始离开猎人,自己捉兔子去了。
面对这一情况,一开始,猎人以为是思想政治工作没做好。便连续举办了一系列“狗力资源与风险高层猎狗研修班,”培训主题为:缺乏统一指挥所造成的狗力资源浪费,强调猎人的规划对猎狗捕猎的重要性,并有意夸大了其负面影响。这一招对稳定猎狗队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优秀猎狗流失的状况并未得到有效控制。
猎人有些着急了。他想,难道是奖励的力度不够?于是,他将优秀猎狗的奖励标准提高了一倍。这一招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优秀猎狗流失的问题得到了暂时缓解,但却无法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一段时间之后,离开猎人,自己去捉兔子的猎狗,又开始逐渐多了起来,而且基本上都是最优秀的。
聪明的猎人这下可犯愁了,他百思不得其解。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直接去向离开的猎狗们咨询。他用10根骨头的代价把5只猎狗请到一起,他十分动情地对它们说:“猎狗兄弟们,我实在不知道我做了什么对不起你们的事,你们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我呢?”猎狗们对猎人说:“主人啊,你是天下最好的主人,我们有任何愿望,你都尽力给予满足,没有任何对不起我们的地方。我们离开你,自己去捉兔子,也不仅仅是为了多得几根骨头,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梦想,我们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象您一样,成为老板。”猎人听后,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想实现自我价值!
(如何留在优秀员工,企业价值和实现和员工自我价值实现是否矛盾,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成长不仅仅体现到直接的薪酬待遇上)
聪明的猎人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潜心研究,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于是,他成立了一个猎狗股份有限公司,出台了三条新政策:第一条,实行优者有股。优秀的猎狗可以将贮存的骨头转化为公司的股份,并根据贡献率每年奖励一定数量的股份期权,使优秀的猎狗有机会在公司发财;第二条,实行贤者终身。连续三年惑累计5年被评为优秀猎狗者,可成为终身猎狗,享受一系列诱人的优厚待遇;第三条,实行强者孵化。优秀的猎狗可以随着业绩增长,逐步成为团队经理、业务总监、总经理、董事长,实现做老板的梦想。
这一招十分灵验。从此以后,不仅该公司优秀的猎狗对猎人忠心耿耿,而且其它地方的优秀猎狗纷纷慕名加盟,猎人的公司越办越火,长盛不衰。
这个故事,至少说明了三个重要道理:
1.一个企业,员工的问题,往往根源在机制,责任在老板,因此,我们要多研究机制,少责备员工,这样,管理才会不断完善,劳资关系也才会更加融洽与和谐;
2.有没有激励大不一样,激励科学与不科学大不一样;
3.员工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企业必须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才能有效激励人才和长久地留住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