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 文章 文库 Lib 视频 iPerson 课程 认证 咨询 工具 讲座 Modeler   Code  
会员   
 
  
 
 
     
   
分享到
隐性KPI:对项目管理的合理追求
 
发布于2013-6-04
 

问题:在产品发展和项目推进过程中,如何追求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恰当的?

下文中提到的所有项目管理观点,全部都以“利于产品发展”为最高优先级的大前提,其他利于团队团结、公司发展等细节都次之。(当然都是可以方向一致、相辅相成的,你懂的。)

在一个产品发展过程中,根据架构背景、项目背景、产品背景三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当前项目管理的最后方案,才能保证“利于产品发展”的目标。三个背景缺一不可,少评估一个,就多一份风险,默默的埋藏在执行过程中,并且很难被再次发现。

将三个层面的背景梳理清楚,才有可能综合的判断问题根结,假设:

架构背景

1、产品、运营、视觉三个方面的跨部门合作;

2、各个部门中的团队考核标准不同,晋升机制不同,团队氛围不同;

3、各个部门中团队,前期没有进行过磨合,并且供职于不同领域的产品;

项目背景:

1、产品上线初期的快速迭代优化状态;

2、竞争市场非常激烈;

产品背景:

1、社区产品,依据线上情况及需求变动,随时作出产品动作;

2、产品负责制,说白了,就是产品部门说了算,并对产品最终负责;

“架构背景”所导致的实际问题:

Q1:架构背景不同,导致:团队之间的思维模式及个人愿景不同(架构无法改变)

Q2:不同的思维模式及个人愿景,导致:合作过程中的细节及方向分歧

Q3:细节及方向分歧,导致:合作过程中的过度讨论及精力消耗,以及最终决策权的实施

Q4:在消耗精力的讨论过程中,反复由产品实施最终决策权,导致:产品负责制的外在表现更强,即产品强势

Q5:产品强势,导致:其他非产品团队成员的工作归属感减弱、工作挫折感增强

面对可怕的Q5,当其他非产品团队成员怨声载道的时候,如何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目前要做的选择。

PS:在架构背景不同的前提下,尝试统一思维模式,让不同团队的个人愿景与产品愿景一致。能做到吗?

答:当然可以用各种方式统一跨部门、跨地域团队的个人愿景与项目愿景,比如项目宣讲、团队洗脑。但要质疑的是,这种仅限于表层的苦口婆心,是否真正能够战胜不同的架构背景?在当前的产品背景和项目背景下,我认为不可能。此类产品及项目背景,决定了该项目属于创业项目(大公司也有无数个创业型项目),这种创业项目,不允许让项目核心成员把精力聚焦在团队默契培养和远景统一方面。

如很多同行所说,大公司里搞创业产品,困难比创业公司更大。就是这个原因吧。

产品初创期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默契的大团队,就已经是危险的了。面对这种困难,选一条错路来与架构背景死磕,就更危险了。

下面看看各种解决方案的优劣:

针对Q5的解决方案1:

1、制定明确的需求确认过程,三方或N方共同确认,由产品方面组织,说服各方,正正规规的抹平分歧,降低产品强势的感觉;

2、制定明确的流程控制策略,明确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并跟踪各节点,控制流程进度,拉平产品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地位,克服产品部门的封闭感。

即,侧重法制。

方案1的风险:

风险1:对抗“产品强势”而做出的流程设计,导致:合作过程中的需求确认更加严谨、分歧讨论更加频繁、进度控制更加流程化,即“死板的需求、无谓的讨论、机械的流程”。

比如:需求管理无弹性,导致试错成本增大,让各方需求提出更加谨小慎微。为需求做减法,可不是以扼杀积极性为基础。

分歧讨论的频繁发生导致各参与成员逐渐形成逃避分歧的行为惯性,或者导致各个参与成员在无谓的细节中浪费大量时间。

进度控制流程化导致任务质量与时间节点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风险2:“死板的需求、无谓的讨论、机械的流程”,导致:各个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机械,即将合作过程中的社会规范变为市场规范。

比如:过去我可以跟其他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现在,我是让其他团队成员为我的产品完成一个任务。

面对靠谱的合作人,我可以因为更高的质量,而放宽时间进度。现在,时间进度的死板与分歧讨论的挫折感,让我与他都开始不自觉的规避违背流程的事情发生。

最终,冰冷的市场规范与无谓的时间浪费,导致:迭代速度下降、产品决策效率降低,影响产品健康度。

方案1的适用条件:

1、各方团队对产品或需求把握能力基本靠谱,即,具有说服他人或被他人说服的基本前提。

2、产品发展趋于稳定。稳定的市场份额、用户群、竞品情况,决定了产品已经不需要频繁的大动作,正常的优化速度已经保证产品可以正常存活

3、跨地域或跨部门的团队合作比较频繁

针对Q5的解决方案2:

1、在沟通过程中,产品团队与其他团队的核心人员建立社会规范,让产品与其他环节的重要角色成为好基友.

2、避开无法统一的思维模式和个人愿景,而尝试统一团队之间的近期目标,以保证近期步调基本一致www.mypm.net

3、好基友之间在工作过程中产品细节与方向分歧,仍然实施产品负责制,但基友的关系保证了受挫方的感情基础不动摇。

即:侧重人制。

方案2的风险:

风险1:人制过程,需要实施者有更完整的“情感应对”经验,实施起来很复杂,需要潜移默化的搞之。

比如:甚至针对不同的合作角色,采取不同的沟通和协作方式,以保证充分发挥不同合作角色的最大效率和能力。这一点很困难,做不好的话,人制优势尽失。如,有的人适合情感激励,对同一个工作培养出统一的认同感和成就感;有的人适合流程化的合作方式,到时间就交活儿,少废话。

风险2:虽然保证了效率和速度,放弃的则是制度化的工作沉淀和规范,不适宜大规模的项目团队或产品。

比如:人制过程必然导致多数环节的责任人不明确,或由“人制实施方”单方面承担,因此要求关键角色能力过关且素质靠谱,以保证任务产出质量的潜在风险,在周边团队和项目进程的忍受范围之内,且速度最快。不然,周边团队必然怨声载道。

没有制度和流程,导致多数细节无法回溯和落实责任人,则要求无制度无流程的社会规范,发挥更大的作用。

方案2的适用条件:

1、产品需要快速迭代、扛得住激烈的竞争环境,从而要求项目团队效率及质量优先,其他方面次之。

2、产品团队规模较小,各环节间的沟通及配合复杂度在可控范围内。

产品KPI的介入时机和制定方式,对产品很有影响。而对项目流程的期许,也或许是一种隐性的KPI,需要谨慎为之。

总之,在复杂的架构背景下,根据项目和产品背景的优先发展,调节架构背景所导致的各个变量(考核不同、个人愿景不同、能力差异不同等等),才能确定“最利于产品发展”的最优路径。

如果在这一个评估过程中,少考虑了一层元素,就会在流程实施中埋进隐患。表面上,流程顺利了、产出物质量稳定了、时间节点控制更加严谨了,但却很容易为了“顺利、稳定、严谨”,而在过程中付出了更大的时间和精力代价。这些时间和精力代价从哪里来?从产品中来。搞定的是流程,伤害的是产品。并且,这种伤害,却比较容易在“顺利、稳定、严谨”的喝彩声和欣欣向荣当中,被忽视掉.

这些都是人性,总是容易犯的错误,不是说把控就能把控的。比如说,一个总是能够高调满足阶段性KPI的产品,绝对是一个有可能挂掉的产品。而在产品发展阶段,把项目流程搞的“顺利、稳定、严谨”这一个愿景,也很有可能是另一种隐性的KPI,如同PV/UV一样,默默的在工作过程中影响着执行人的思维,从而映射到产品发展本身。

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能只冲着问题表面去解决,仍然要综合“三大背景”,周全考虑,才能降低风险,解析出最优方法。

这就需要沉浸在执行细节中,研究细节,记录下细节中表现出的真正问题,对症下药,才最安全。

 
相关文章

项目流程_IPD
EA中的项目管理-计划与跟踪
大型项目中的敏捷项目管理实践
敏捷项目管理概述
 
相关文档

IPD体系框架下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基础与敏捷开发入门
IT项目管理培训
软件项目管理
 
相关课程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基于IPD的项目管理方法与实践
敏捷项目管理实践
项目管理高级实践
 
分享到
 
 


如何有效地进行项目沟通
如何进行项目计划及质量管理
IT项目风险管理案例和应对之道
组建高效快速研发团队的必要
一个甲方项目经理的自白
TFS使用指南


软件项目管理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研发项目管理
高级项目管理实战
敏捷项目管理实践
项目风险管理

相关咨询服务
建立项目管理规范


中国银行 IT外包项目管理
北京软件项目管理
某电子软件中心 项目外包管理
某电信服务商 项目外包管理
富士 软件外包项目管理与进度
Schneider 项目管理+软件质量
中国电信 软件项目管理